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策建议

2023-03-21 10:4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策建议》,欢迎阅读!
生产性,服务业,对策,建议,我国



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策建议

提要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阐述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和分类

1966年美国经济学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出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理解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是了解现代服务业或服务部门的分类和演变。典型的服务业分类大致有两种:一种将服务业分为三部分,另一种将服务业划分为四部分。前一种分类的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和沃克在其名著《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及影响》中的分类,他们从服务的对象出发,将服务业分为三部分: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为社会服务的政府(社会)服务业;后一种分类的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服务社会的兴起:美国劳动力的部门转换的人口与社会特征》中的分类,他们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把服务业分为四类:生产者服务业(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流通型服务业(又叫分销或分配服务,包括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消费者服务(又叫个人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和社会服务业(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这种分类方法得到了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支持,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服务业的四大部门是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分配服务业以及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



如果将四分法的前两类合并起来,那么这两种分类方法大体是一致的。要指出的是,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迄今为止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中的分类都与理论定义不完全吻合,这反映出统计标准和理论定义的不同步。特别是消费者服务和生产者服务经常有交叉重合,比如金融统计中既有个人存款数据,也有企业存款数据,不可能完全隔离;餐饮消费如果是为商务人士服务,则为生产性服务,如果是为一般人士服务,则为消费性服务。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制造业环节之中。以营销策划、技术研发、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可以分为: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三个类别。根据1984年日本通产省《关于制造业软化的调查》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除制造环节以外,共存在财务会计、产品开发、产品设计、信用调查、机械修理等19项职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外部倾向。企业逐渐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在外部市场上购买专业化服务来整合自身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从时间上看,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也就是说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地依靠服务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制造业生产的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服务产品,产品的价值有七到八成来自于服务。如当今汽车产业的利润分配,整车制造只占20%,零部件生产占20%,而设计、研发及售后服务却占了60%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行业和经济总体水平,如美19721986年经济增长率约为2.6%,同期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率约为3.0%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单纯依靠扩大加工制造规模以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制造环节的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高资源、高能耗传统制造业已逐渐被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摒弃。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利润的增长更多的是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中间环节将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中占比更高,因而发展更快。



第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正式就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如1929年美国服务业的就业比重约为55.13%发展到1985年约为整个经济的70.48%大约增长了27.8%而同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从5.85%上升至14.80%,大约增长了153%。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就业的性别平等。在生产性服务部门,工作机会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高技术、知识密集的专业工作(如金融、保险及房地产等行业),因而性别的天然影响大为减少,这促进了女性及年轻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升。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ad7a80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