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2022-07-20 16:05: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梯形,反思,面积,计算,教学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从表面层次来看,它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从较深层次来看,它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在设计《梯形面积的计算》这堂课时,如果将梯形的认识和梯形面积作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对两个知识点都充分理解和掌握,内容好像有些多,学生可能会对这两个知识都能机械的完成任务.但最后我决定舍去第一个知识点,只解决本课的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就一个知识点,要用一节课,会不会浪费时间?能否成为高效课堂,课前的精心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一开始,我问: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有好几个同学举起手来,并且完整无误的回答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非常出乎我意料,但是我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看书知道的,于是我表扬鼓励这种爱学习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顺势让学生好奇探究,共同验证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公式;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

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探究各种方法的时候,不必马上让学生统一到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中来。这样有套用模式之嫌。完全放手给学生,在最后让大家一起观察,把各种方法进行沟通,理解,再统一。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我说:“老师请教你,为什么后面还要除以2呢?”其实这里是我操之过急了,同时也是大可不必为之的。


完全可以问学生:“听了他的汇报,你们有没有问题请教他?或者考考他呢?”让学生来问这个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给了学生一个发展思维水平的良机,而且很自然地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好!若能不暗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堂将更多生成的东西。会使整堂课更加的精彩。说到底,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接受了课程改革新思想的洗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放”,放的度如何把握,这是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的问题。虽然本堂课的教学与以前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进。但还不够精彩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想是“放”得还不够。在小组操作交流时,总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与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调动起来。这么看来,显然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效性是不理想的!那么如何进行改进呢?我想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更多地巡视,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思维停滞住时适时的加以点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也不敢十分的放手,怕驾驭不了学生。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课堂更有感染力?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亟待改造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cfc7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