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

2022-05-15 02:2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护理心理学》,欢迎阅读!
心理学,护理

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研究病人及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病人和护士两部分。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潜意识理论: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是人能自觉得到的部分,与语言有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经典条件反射的重要现象:强化、泛化。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b情绪和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2人格a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b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c自我意识系统。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构成。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最简单的心理想象。 感觉的特征: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联觉、感觉补偿。

知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对象】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记忆【定义】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子人脑的反映。【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现。 遗忘【定义】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回忆。【规律】时间规律、材料的性质、学习程度、遗忘与位置的关系、对所识记内容的骨架支柱不容易遗忘,细节末梢容易遗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心理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指个体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在解决相似的新问题时有心理活动倾向性,容易习惯的运用和以前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2功能固着。3迁移。4动机强度。5人格特征。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情感与情绪的区别与联系: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1情绪的发生早,情感产生晚。2情绪通畅是在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则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所特有的。3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情境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态度的反映。4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映。

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指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指个人对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意志【定义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支配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特征】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有自觉目的的行动。

动机【定义】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多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功能】1始动的功能,引发人的活动2维持调节功能3指向功能,引导这一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动、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能力:指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才能: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 气质:一个人生而具有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性格【定义】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特征】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应激的心理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制、愤怒、敌意、无助。

气质的意义:1气质是人格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它体现了人格的生理学内涵。2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3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熟的高低;气质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些独特的色彩,却不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倾向性和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同气质的人可以成为品德高尚或低劣的人,反之,气质极不相同的人也都可以成为某一职业领域的能力或专家。

性别 气质

后天,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先天,受高等神经活动类型制约 变现较广,反映稳定的心理特征 变现较窄,反映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决定人的行为有核心意义 决定人的行为具有从属意义

可塑性大,变化快 可塑性小,变化慢

有好坏之分 无好坏之分

一般适应综合征:即各种各样的不同因素都可以引起同样的反应,都可以产生同样的应急症候群,其作用于维持有机体功能的完整,它的产生一般经历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

全身疾病:又称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常见的心身疾病】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肿瘤、支气管哮喘。

心理评估【定义】是应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心理学测验等多种心理学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实施原则】动态实时、综合灵活。

行为观察法的特点:行为观察法与其他心理评估方法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优点:1行为观察法可在被观察者不知情的自然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相对真实可信。2行为观察可以在婴幼儿和某些特殊人群中进行,而其他评估方法却很难实施。3行为观察法操作相对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地点或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制约。缺点:行为观察到的只是表面的行为表现,某些现象只出现一次,无法重复出现,且观察结果还会受到观察者主观意识和自身水平的影响,且结果不易客观比较。 倾听时要点:距离、姿态、举止和应答。

最常见的两个投射测验:洛夏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EPQ组成:E量表(内外向维度)、P量表(精神质维度)、N量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维度)、L量表(掩饰)。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适用于住院的成年精神病人,特别是慢性精神病人,包括老年期痴呆病人。

心理干预:指以心理学理论和原理为指导,有计划、按步骤的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支持疗法包括倾听技术、共情技术(方法:设身处地、通情达理、神入)、安慰与开导技术(方法:亲近微笑法、宣泄鼓励法、开导指导法)、解释建设和指导技术、积极的语言技术、暗示。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病人有计划、有步骤的暴露在导致焦虑的情况中,并通过身体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角色适应不良分类:角色行为却如、冲突、减退、强化、异常。

求医行为:指人们感到某种躯体或心理等的不舒适时寻求医护帮助的行为,对人类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遵医行为:指病人遵从医护人员开具的医嘱或护理处方等进行检查、治疗及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病人认知反应:感知觉异常、记忆异常、思维异常。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实践中,护士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按一定的程序,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消除或缓解病人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的方法和手段。

心理护理的原则:服务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自我护理原则、保密原则。


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疾病适应性、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社会支持、认知调整。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区别与联系:心理护理不能与心理治疗等同,二者虽有共同的实施对象,但各自侧重点不同,心理治疗侧重于神经症、人格障碍等精神异常病人的治疗,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协同精神医学专业治疗有精神障碍的病人,心理护理侧重于精神健康人群的心理维护,强度对心身疾病,躯体疾病而无明显精神障碍病人及健康人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

急危重症病人【心理特点】1恐惧、焦虑2否认3孤独抑郁4愤怒5依赖。【心理措施】1针对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2针对否认的心理护理3针对依赖的心理护理4改善监护室环境。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碍,是一种经历严重身心创伤后所产生的焦虑性疾病,属于心理失衡状态。其三大核心症状:1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2持续性回避。3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

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指护士职业群体从事护理工作时的综合心理能力的表现及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心理基础。

临终护理【定义】是对已失去治愈希望的、生命时间有限的病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实施的一种积极地综合护理。【特点】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心理护理】1否认期:给予理解和支持,首先,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不要强求病人面对现实,劝说家人顺应病人的内心需要,这既是对病人的尊重,也可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程素的安宁;其次,根据病人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护士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使之消除被遗弃感,缓解其心灵创痛,时刻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病人逐步面对现实。2愤怒期:应宽宏、大度,对病人的愤怒表示接纳和理解,千万不要把病人的攻击放在心上,更不能予以反击,真诚和体贴对病人,疏导发怒的病人,必要时辅助药物,帮助平息愤怒情绪,多陪伴病人,保护病人的自尊,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3妥协期:选择恰当的时机与病人进行生命观察,生命意义等问题的讨论,了解病人对于生与死的态度和当前的想法,同时安慰病人,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努力为病人减轻疼痛,缓解症状,让病人安适的度过生命最后时光。4抑郁期:允许病人自由的表达其悲哀情绪,同时让家属多探望和陪伴,使病人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尽量帮助病人完成他们未尽的事宜。5接受期:尊重病人的选择,病人的信仰,让家属继续陪伴病人,给予最大的支持,保证病人临终前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带着对人间的满足走向生命的重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d9d3b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