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诗经之《国风_唐风_葛生》译文和注释

2022-08-08 14: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诗经之《国风_唐风_葛生》译文和注释》,欢迎阅读!
诗经,国风,译文,国学,注释

国学诗经之《国风•唐风•葛生》译文和注释

葛生

葛生蒙楚,蛮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蛮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译文

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莹。我的亲密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注释

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爱人爱人爱人我也我也
蔹(li a n: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 蔹等。

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 “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 也。”

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 :“灿”。

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 用。”烂:灿烂。

旦:天亮。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一说旦释 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鉴赏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绝大部分,前一部分 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 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 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 “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 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 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能够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个开 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 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两句,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 野外蔓生的葛藤蛮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 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


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 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 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 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 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 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 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 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 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理解,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 这样的现代观点似乎也非常合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36192e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