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期被人忽略的社会学研究课题

2022-12-12 07:2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个长期被人忽略的社会学研究课题》,欢迎阅读!
研究课题,社会学,忽略,长期,一个

2008年,一南一北有两个报社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30年的阅读推选活动,主旨大抵一致:30年中有哪些书深刻影响过中国人。很凑巧,这两个报社都是商报,南边是《深圳商报》北边是《中国图书商报》。深圳商报社办了一个“3030本书”的活动。具体操办这个活动的是该报社的“文化广场”主编胡洪侠和他的同事们,胡洪侠是河北人,人称“胡大侠”,而他的同事也都以北方人居多;中国图书商报社办的活动叫“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具体操办这个活动的是中国阅读周刊编辑部。有意思的是,该编辑部的同事居然以南方人居多,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错位。两个报社虽然都称之为商报,但阅读推选却很文化,都知道很费力却未必讨好。从活动的启动到最终成果的体现,两个报社都几乎同步,北边的活动庄重而严肃。南边的活动热闹而深刻,充分体现了地域的特点《19782008私人阅读史》3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等三本书出版,成为这两场年度活动的最终成果。

30年中,有哪些书曾经影响过中国人,并在很多人心中留下过深深的烙印?是一个很重要却又长期被人忽略的社会学研究课题。这个课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图书在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中作用是最明显的,在改变一个民族的性格中也是尤为重要的。西方政府特别重视图书的阅读推广,他们深刻意识到图书的阅读和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而在中国,图书的阅读重要性才刚刚为人们所认识,仍然有大量的启蒙工作需要去做。在这个意义上两个商报的行为可以称之为壮举,因为至少'他们为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路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绝对私人的有分量的真实调查报告。 19782008私人阅读史》提供了34位专家级别的私人阅读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吴思、贺卫方、周国平、梁文道,陈平原等知名人士,30年中国人的心灵阅读史》则提供了47专家的私人阅读报告,有党国英、傅国涌、巴曙松、梁小民、徐友渔、江晓原、胡泳、迟子建、范稳、王树增、麦家等。两本书在体例上略有不同,前者的书目部分则单独成书――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实际上。加上入围的一共800) 中国30年的巨变,表面是物质世界的巨大变化,但深层次的巨变是发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首当其冲的是观念的变化。但是,为什么观念会发生变化?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化?图书的出版与传播如何影响人们观念的变化?某些书为什么会被人们所普遍注意?在图书的传播过程中,口口相传的力量有多大?媒体的传播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眼球„„

这样的课题本来应该是社会科学院的教授们来做的,如今媒体却捷足先登了。媒体的特点是敏感而快速,却缺乏应有的深度。如果把上述问题当作课题深入地研究下去,对于一个巨变中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研究,对于判断世界未来文明的走向也是有相当意义的。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民间座谈会,韩国总统的哲学顾问金容沃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明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中国应该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两个商报对30年的阅读梳理,也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伟大的贡献,其意义在于这种梳理,提供了一种直接的研究途径;另外这种梳理也是一种发现,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文明的逐步回归在书本上体现出来的痕迹。在这个基础上,30年的阅读梳理也是一种期待,我们无比期待后来者在这个课题上有更加惊人的发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79820f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