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疆专用)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中国画的形式美-优秀奖

2022-06-10 00:56: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疆专用)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中国画的形式美-优秀奖》,欢迎阅读!
人民美术出版社,形式美,优秀奖,中国画,新疆

《中国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 班级: 八(8

开课人: 福建省清流县城关中学 章永忠

【教学目标】

应知: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形神、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应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美感。

难点:使学生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教学教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示范画教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6分钟)

教师活动

视频导入:

播放教师微课:水墨《荷花》的作画视频 1提出问题:请说说视



学生活动



教师演示微课

学生观察,生学习兴趣,融洽

学,引发观察思考

激发参与。

的要素之一。 设计意图

频中荷花墨色是如何变化讨论回答教师提师生关系 的;用笔的笔锋、方向有问。 什么变化

2教师归纳:“墨分五



色”构成画面黑白灰的构识,了解形式美顺、逆锋,提按、快慢。 3形式美之一: 一笔墨之美。

成美感。中国画中、侧锋,之一:笔墨之美。



出示课题: 欣赏分析: (二)形神之美 1出示一段视频片断

题。



、中国画的形式美: 学生观察回答问明确概念

观看动画片取材引导激趣 现出宋画高超的

动画片《美丽的森林》 宋代工笔画,表










宴图》

艺术

2师生欣赏《韩熙载夜

引导学生分析



学习能力。

提问:同学们找出她们并说说作品中乐

动态、服饰、发型、饰工的美是如何在物等的美可感。 形神兼备。

(三)色彩之美 《千里江山图》 “随类赋彩”

形、神上体现的 心情绪。

1欣赏《春山积翠》

之美的新知识。

3教师归纳:以形写神, 理解韩熙载内解,建树关于形神

绿水”分析色彩特的不同美感体验。



学生通过欣赏,感法。

国画作品,体会不产生的形制之美。

学会学以致用,将生活化。

听讲。 彩之美

参与分析

教师快速出示代表性范

32分钟) 图浏览:



浅绛――清丽雅秀 工笔重彩――富丽凝重 泼墨画――奇幻旖丽 勾填法――装饰意味 (四)形制之美 1 出示一组中国画《碧

白描、水墨画――净素别明确运用,学生

学生欣赏感受色受、思考中国画色

学生听讲并思考

桃图》(团扇)《花鸟四条 屏》、立轴、手卷、镜心、 册页等范画。欣赏不同的画幅、形制的中国画,了解不同样式作品的特色与美感。

2 再出示一组不同形制作品在室内装饰中的用。


5分钟)

五、每课一练: 生作答。 分析。



讨论回答

通过“每课一练”识点,选择出题方式让学生训练。最量测评成绩。

学生完成,下节相互欣赏

1出示每课一练试题学

2请学生代表说说答题学生答题



课时小结

2分钟)



1课堂小结。 欣赏简评。



教师范例《富春山居图》

2选一幅你喜欢的中国巩固知识 画,从形象、色彩、笔墨与享。 形制等方面,撰写200左右简评文章谈谈你对中国画作品形式美的看法。

做的比较好的方面:1对教学目标有比较晰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围绕中国画形式美四个内容通过教学环节层层有序推进,其中笔墨之美、形神之美重难点进行详细教学,色彩美、形式美采用略讲的方式,教学时间分配合理。2“欣赏评述”类型的课,容量出现“满堂灌”情形,我课前认真制作微课、剪辑动画片来引入教学环节,也通过现场演示解决难点问题。同时也尽可能通过问题的设计来调动学生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3课堂设计“每课一练”和当堂欣赏示范,力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做到知识点的当堂反馈,达到检测目标。4在赏析“浅绛山水”时能够将中国的文化精神渗透给学生。5教师教态自然亲和,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反思不足之处:1欣赏课担心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时间不够,不敢放手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去分析作品,教师讲的多。2问题的设计引导不够精准,引导启发的目的不能很好显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be750a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