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差异的现状分析

2023-01-14 06: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性别差异的现状分析》,欢迎阅读!
差异,性别,现状,社会,分析

社会性别差异的现状分析

内容简介:认得性别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这就是常说的性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它通过社会制度和个人社会化过程得到传递和巩固,个体的性别身份认同贯彻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社会性别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会性别差异。社会性别的等级制度表现为性别的社会差异,即两 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本文将通过经济、政治和婚姻家庭三个方面对当前我们的社会性别差异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 社会性别差异 社会性别差异现状

一、社会性别基本理论介绍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最早提出社会性别概念的是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用这个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他认为人类社会不仅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还有社会性别制度。社会性别所要分析的是以往任何一个学科都忽略的问题,即社会性别的

1

等级制度……社会性别的等级制度表现为性别的社会差异,即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性别社会差异的研究强调现实社会中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的差异、两性生存状况的差异和两性关系。 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作为性别社会差异的一个部分,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男性气质是指男性应当具有成就取向,对完成任务的关注或行动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子自理特点,男性气质固化或稳定的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地位、坚强和非女性化;女性气质是指女性应当具有同情心,令人感到亲切,对他人关心等亲和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其固有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与家庭或关心有关的一切,温柔,爱整洁,依赖男性,以及一切与男性气质相对立的特征。人类通过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的构建,从而

2

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并实现合法的劳动性别分工,从而实现一整套的性别关系秩序。 性别关系秩序也是性别社会差异的一个部分,是两性生存状况的差异和两性关系的体现。性别关系秩序是以性别分层为标准的,表现为父权制的性别等级关系,具体表现为在生产资料等物质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上,男性优于女性,男性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女性则受到更多的限制;在政治权力领域,男性优于女性,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处于支配地位;在受教育领域,女性处于劣势,尤其是教育资源匾乏的地区或家庭,更要以男性为主;在婚姻家庭中,男性则处于公共领域,而女性则更多的处于私人领域,并且女性要从夫居等被支配。社会性别中的性别关系秩序,充满着每个领域,充满着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是一种最为基本和持久的社会关系秩序。

二、我国社会性别差异的形成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父系社会,以父权体系为基础,男性凭借他们的性别及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确立了男性统治,并确立了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以保证男性普遍优先的性别关系秩序,从而形成了社会性别的原始状态。这种男性优先的性别关系秩序,经过几千年的历练和演变,


虽然在强度上有所减弱,但是其男性优先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只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下面几个因素影响这我们性别差异的行成核发展: 1.宗法制:周朝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实行“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规定:国君地位有嫡长子继承,这这为我们的男尊女卑、重儿轻女的思想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男子偏好不同的社会性别存在方式形成不同的性别偏好,即社会性别差异的存在形式影响到人们对生育子女性别的认识和期待。社会性别差异在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偏男的性别关系 秩序,从而使人们形成男孩偏好。男孩偏好在我国己经有几千年的传承,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虽然男孩偏好有所减弱,但是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它还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深刻的影响着出生性别比。 3.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对我国居民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广泛。儒家文化倡导性别差异观念,所以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性别差异观念。

三、我国社会性别差异的现状

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更多的走出家庭,从事有酬劳动,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希望实现与男性相同的社会地位。同时,更多的男性也开始从事家务劳动,这意味着基于性别的劳动分工将重新建构。但是,受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性别关系秩序的影响,女性依然无法与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无论在经济生活中,还是在政治生活中,或是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女性依然处于劣势地位。 ()、经济领域内的社会性别差异

经济领域内的社会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性别歧视。工作的性别歧视是指在工作进入、晋升和收入上因性别而进行的区别对待。在职业发展上,人们常常认为女性没有男性那样有发展潜力,应当给男性更大的发展空间;女性常常要证明自己比男性做得更多、更好、

3

更完美才有可能得到晋升。这样两种状况都可称为性别歧视。’工作的性别歧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方面的性别隔离即在一些工作领域中,有些工作被视为女性的工作,有些工作被视为男性的工作,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这就是工作方面的性别隔离。

2.收入方面的性别隔离。两性之间收入的差距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前面所述,女性从事的工作大多为地位较低的服务性“低层次”行业,所以导致其收入较低。

3.男女两性的退休年龄的规定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令禁止雇佣中的性别歧视,但是在组织和人际关系的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男女两性退休年龄的不同。

(二)、政治领域内的社会性别差异

根据工作的性别隔离,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很明显的属于“男性职业”。在有些偏远 农村地区,甚至把国家大事等政治上的事情定义为“男人的事情”,女人没有权利过问, 更没有权利行使其应该拥有的各种权利。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性别结构表(%)

年份 合计

1980 89.6 10.4 100

1990 88.4 11.6 100

2000 84.45 16.55 100

资料来源:吕红平,陈胜利.社会性别与人口发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2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f97615581b6bd97f19ea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