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翻译赏析

2022-05-05 21: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一剪梅,萧疏,古诗,风韵,赏析

古诗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翻译赏析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作者为宋朝诗人周文璞。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韵萧疏玉一团。更着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 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前言】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是宋朝词人周文璞的作品。这首小令写闺中女子怀念远人,题材虽为常见,但运思巧妙,意味亦颇深长。通篇以梅花为抒发感情的媒介物,分四个层次将怀人念远的主题表达完毕。 【注释】 [1]风韵萧疏玉一团:形容闺中女子萧散清疏的美丽风韵。 [2]轻袅云鬟:秀发飘逸如轻云。 [3]只是温柔,天上人间:意为自己与爱人相隔一方,如同天上人间那么遥远。 [4]芜:庭院内丛生的草。 [5]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绒制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帷帐的垂饰。 [6]一样眉尖,两处关山:指闺中人与情郎各处一方,被同一种愁闷所缠绕。 【翻译】 优雅的气质、姣好的容颜,插上梅花更觉得娇艳,我把秀发高高束起,越发显得轻袅逸散。我这样刻意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是留恋江南秀丽的水乡,而是怀着我满腔的温柔,去思念远在那里的情郎。我们相距那么遥远,仿佛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心中无聊我戴着梅花倚栏望远,只看到前方江水渺茫月光惨淡,近处则是久已无人欢语满目荒芜的庭院,此景惹人内心生出无限伤感。看眼前,屋内帐前流苏斜垂,蜡烛的光晕也让人感到发寒,不禁让我平昔舒展的眉头,此刻又皱成了两座关

1


山。 【赏析】 这首小令写闺中女子怀念远人,题材虽为常见,但运思巧妙,意味亦颇深长。通篇以梅花为抒发感情的媒介物,分四个层次将怀人念远的主题表达完毕。 开篇“风韵萧疏玉一团。更着梅花,轻袅云鬟”三句着意描述女主人公美丽的容姿。直言其风韵萧娴,貌美如玉。再加上高耸的云髻,上插梅花,随风摇曳。可谓人面、梅花两相映衬,使美人显得更加娇妩动人。这里一个“更”字突出美人──闺中思妇着意折梅为饰的举动。主人公为何着意于梅花,谈至方始明白,原为词人在这里暗用“一枝春”典故。《太平御览》收《荆州记》记述,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并赋诗寄赠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后常用此代指对家乡和友人的怀念。故尔词人在抒写思妇“更着梅花”之后,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她“这回不是恋江南。”即言思妇这一次着意佩饰梅花并不是对江南故乡的思念。而“只是温柔,天上人间”之故。即只是因为曾经和自己恩爱谐处、度过一段神仙般的甜蜜生活的意中人已分手去了江南,而今自己是多么地孤苦寂寞!“温柔”二字是思妇“更着梅花”的真正原因。这正是她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 “天上人间”表明过去的温柔和现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主人公对曾经有过的美好生活的留连、珍惜、向往,全在后三句怅惘的情感中真挚质朴地流露出来。下片对主人公解不开的情结加以表述。过片“赋罢闲情共倚阑”写女主人公赋诗完毕,带着闲愁倚阑凝望。赋诗、倚栏皆为排解闲愁之举,然而“剪不断,理还乱”她看到的只是“江月庭芜,总是销魂”那一片令人丧魂的一轮江月照耀着荒凉冷落的庭院之景。“总是”二字概括了思妇凡所触目,无不



2


伤情之意。“江月”二句为全词抹上一层幽冷的色调。接着“流苏斜掩烛光寒”句再一次为思妇空闺独守的环境的凄清色调浓抹一笔。苏,指闺房中用羽毛或丝线做成的穗状垂饰,这里代指罗账。这一句是说闺房内烛影摇曳,罗帐虚掩。一个“寒”字把烛花绽满、烛光昏暗的闺房冷落气氛渲染到到极点。结尾二句“一样眉尖,两处关山”对主人公忧思郁结、双眉紧锁的情态加以描述。眉尖、关山取古代形容佳人眉如远山之说以刻划思妇的外部面貌。 全词从思妇插梅为饰写起,引出她对当年与她相亲相爱而今分手而去江南的意中人无限留恋之情,以及别后的离索情怀。意脉断续自然,结构圆转流畅,颇能见出词人工致娴熟的填词技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375ba4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