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及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2022-04-18 13:1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及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欢迎阅读!
小松,李群,答案,阅读,书院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及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首二句,扣紧题目二小松着笔,凡尘极言小松的神韵,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

B.“自小刺头深草里,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C.“而今渐觉出蓬蒿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两个凌云,均指小松。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有意义。

2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表达出诗人高洁品质的两项是A.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B.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C.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D.结根生上苑,擢秀迩华池。岁寒无改色,年长有倒枝。露自金盘洒,风从玉树吹。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 E.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3.请简要赏析李诗的尾联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4.在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以其飘浮、不可捉摸的灵动感,朦胧、遮盖的虚无感以及迷茫、凄迷而忧郁的诗意,延引出无限联想的神秘味道,使人悟到灵趣和妙趣。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的意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村落的炊烟随风飘升“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②”;杜牧《泊秦淮》用“③”来描述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把结合起来,表现塞外秋景“④”;王勃《滕王阁序》说潦水尽而寒潭清,⑤”。这些借助创设的意境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参考答案: 1(3) D 24分)BE 35分)从此静窗闻细韵,是写庭院里的两株小松,在微风中细韵轻送。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语言质朴清新,句连意圆,与前面内容结合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45分)依依墟里烟 烟涛微茫信难求 烟笼寒水月笼沙 波上寒烟翠 烟光凝而暮山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526f23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