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言和文化认同感的认识论文.

2022-10-25 00:0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语言和文化认同感的认识论文.》,欢迎阅读!
认同感,和文,认识,语言,论文

对语言和文化认同感的认识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对语言和文化认同感的认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方言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并且每一个民族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我们就称之为“方言”。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普通话的普及开始对方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把两者的优缺点都扒开来看,目的就是要提醒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千万不要顾此失彼,一方面要对地方方言有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地摒弃,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普及普通话,增强各族人民对整个国家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齐心协力共同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文化认同感;区域隔离 1002-2589201232-0174-02

大家都知道,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并且每一个民族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语言,我们就称之为“方言”。方言自很久以前就慢慢形成并且流传下来,而现在的普通话也就是由原来的“官话”演变而来的。所以它具有很强的根基性和地方性。方言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保留地域特色,比如大家喜爱的京剧、沪剧、川剧等等,全改成普通话应该就没人听了;方言也帮助人们产生地方认同感,比如人们见面往往从口音中就可以辨别对方是老乡;但方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间的交流,有些偏远村庄甚至会出现出村需带翻译的现象,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现在各地都在推广普通话。

自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虽然允许地方语言的使用,但是很大程度上都被统一了。一方面大力提倡普通话,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加大,交流时就需要一种大家都能比较理解的方式,普通话就慢慢占据主导地位了,而且年轻人,如果在学校或者在公司说方言会让人觉得很土。流动人口大,从小就离开家跟随父母,现在接触的媒体太多都讲普通话,这也证明了社会的潮流和进步。正常的发展。推广普通话,必定会对原有方言造成影响,使得原有方言向普通话“靠拢”,俗称“不正宗”了。方言虽然有很强的区域性和根基性,但是还是抵不过普及普通话的大流,因为全国各地人员的流动性就决定了方言一定会被人们慢慢地“搁浅“。

什么地方都有方言,但是现在的人都只爱或是只会说普通话,什么方言的都不会说或是不想说了。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肯定也会有各个地区的特色,如果一味地去叫所有人说普通话从而忘了本,似乎丢失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将中国传统文化置之于不顾。比如说笔者身边的许多人都是这样。明明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父母都是说方言的,但是从小父母都不教我们也不让我们说陕西话,取而代之的都是教我们普通话。现在面对很多长辈时,就很容易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像是从外地来的一样,很没有对这块土地的归属感和对这类方言的认同感。因此,很多人都担心不久后的将来方言就会逐步退出人们的社交范围,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有很多种方言这是必定,但不能一味地只是去推广普通话而忘了本,不然大家以后就只会普通话,那有什么用呢?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和多种美丽的语言,是多么伟大的创举! 所以,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各种矛盾就应运而生了。讲方言的人群,对母体语言文化的认同感低。城市的外地人口太多,冲垮了本地的语言秩序。甚


至就连在校的学生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有效保护,将使她更年轻。”乙同学:“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说:“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同学们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有些人认为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摒弃方言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地推动各地区的交流,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笔者认为,普通话的发展势在必行,但中国人对待方言的态度也一定要有所转变。不一定就要像上面的同学说得那样走极端,我们既要保留方言又要学好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社会交流的通用工具,而方言是我们自己地方文化的精髓是不可丢弃的,普通话在中国过去也是方言只不过现在是普及的方言,而其他各地方言有他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普通话不可代替的,如果真的消亡那么中国文化将失去很多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由方言所引起的语言和文化认同感的理由。

以前在书上,看到有这样一段资料。历史上,泰州方言圈就长期属于扬州府,当年扬州府的区域极大,基本上包括了现今扬州、泰州、南通的全部和盐城的南部。所以很多人经常把泰州与扬州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是有着明显差异的,而最大的差异就在方言。方言是中国人同乡认同的最重要的载体:只要方言相同,哪怕族系血统不同,都觉得亲切,比如江浙太湖片人与浙东人,血缘上虽然其实有着明显的差异(太湖片人基本上是中原人后代,而浙东人中的越人血统相对较多),但因为所操方言均为吴语太湖片,故而相互认同,通婚现象也较多;反之,方言不同,哪怕是同宗同族,却也觉得相互之间隔了一层纸:这道理很简单,你会认同一个讲话你听不懂或听着怪异的人吗?可见,方言的不同决定了泰州与扬州在心理认同上的隔阂。严格来说,这里属于南方。但这里的人不会特别执著地以南方人自居,因为毕竟在长江以北;当然也更不会说自己是北方人。正因为此,所以泰州人把北方说下江官话北片、中原官话和山东官话的人称为“侉子”,把南方说非官话方言的人称为“蛮子”,俨然一副居中自傲的态度。这种南北居中的状态其实是有不少好处的。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官话区,所以说东南沿海方言区的人就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排挤;反过来说,这些人也会对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缺乏强烈的认同感。相比之下,泰州方言圈的人处于官话与吴语区的交界处,对吴语和其他南方方言区有着一定的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对官话区也不排斥,其结果就是该地区人处于一个左右逢源的位置,对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较有认同感。

从以上资料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区域方言与人们的文化语言认同感是息息相关的。

现在还有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方言类节目的流行。在艺术作品中方言比普通话更能够传神的表达一个地域的习俗和文化,以及人物的个性特点。方言的地域性很强,能够更深刻更细腻地表现艺术作品中的地域风情,因此,自古以来文艺作品中,方言一直在流行着。比如说我们的陕西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都市碎戏》,从电视艺术上来讲,水平并不高,与那些中央电视台的深度节目根本无从对比,但是收视率很高,那是为什么呢?其一是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其二就是因为它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方言。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够在这个区域迅速火起来,就是由于它凝聚了大量关中地区的观众群体。所以,我们说,方言流行增强地域凝聚力。作为观众,我们带着理解和高兴的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54aee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