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伤仲永的故事和启示

2023-01-20 20: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知识点】伤仲永的故事和启示》,欢迎阅读!
知识点,启示,语文,故事

语文知识点】伤仲永的故事和启示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在一个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的家庭里,出了一个少年天才——方仲永。他5岁就能作诗。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一时被乡人传为奇事。

方仲永的家庭里没有一个文化人,长到5岁,还不知道纸墨笔砚是什么模样。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索要笔墨纸砚,他的父亲感到非常奇怪,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最后还给这首诗加了一个题目。

5岁的方仲永会作诗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同乡几个读书人耳中,读书人都来看方仲永作诗,而且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越传越广,不久,就传到了县里。 县里的那些富人,非常欣赏方仲永,纷纷邀请方仲永到家里做客,连他父亲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由于方仲永的父亲可以经常得到那些富人的接济,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天天带着他轮流拜访县里那些富人,来博得他们的称赞和奖励。

这样方仲永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作诗的水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作的诗比以前逊色了许多,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有些失望。到20岁的时候,他的才华已经全部消失,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很多人都很遗憾,一个“天才”少年,就这样沦落为一个平庸之辈了。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方仲永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


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即使一个人先天的条件再好,后天不琢不学不勤不练,也会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ad5478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