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然与实然

2022-12-11 05:2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然与实然》,欢迎阅读!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然与实然

摘要:我国公共事业部门是非营利性组织的本土化部门,按照应然的研究,应该是社会治理结构中较大的部门;现实中政府又是公共事业管理的特殊主体,特殊主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是这种实然如何在应然精神的感召下,各个主体,守住各自边界各负其责,建立起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多元互动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研究

理论研究分为应然和实然。实然研究以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事实为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产生、演变、运作及其结果进行实证考察,其中主要以调查取证、分类归纳为基本方法,结论一般可由经验事实检验其真伪。应然研究虽然可以受到实然的启迪,但其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它以某些价值预设为前提,其对象应当怎样及发展等价值规范的揭示,是以预设、思辨、演绎为基本方法的,其结论往往不能用经验事实给以最终的证实或证伪,但可以对其价值前提、或理路进行学理的批判和检视(当然实际研究中两者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要把应然与实然统一于实践,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应然本质的实然化和实然本质的应然化。简言之,应然只有向实然转化才有意义;实然只有体现应然的理念与精神才有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



一、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的分部职能

和谐社会是多元的、民主的、法治的社会,它包含三大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社会治理结构的和谐。现代社会治理结构分为三部分:即政府、市场和非营利性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性机构)非营利性组织一词至今还不是一个被严格定义的概念,因为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含的组织团体种类繁多,因而相关的称谓错综复杂。国外有的学者曾列出了世界上48个称呼非营利性组织的名称,如志愿组织”“非政府组织免税部门慈善组织第三部门民间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等,这些不同的名称都只是强调了这类组织某一方面的特征。我国学者对西方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了中国化的阐释,认为非营利性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处于政府体系和企业部门之外的社会组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体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还包括其他不具备法人地位的各种非营利性、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我国庞大的事业单位体系也可以纳入广义上的非营利组织的范畴。现实中也存在一些营利性的培训机构却登记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名义上的非营利性组织,这一方面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同时为政府加大权力提供了依据。






我国的公共事业部门是非营利性组织的本土化部门。按照应然的研究,应该是社会治理结构中三足鼎立的较大的部门。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大问题和难题的解决;有利于动员、组织和支持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培养和激发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自立意识;有利于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其社会环境的改善等等。总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看,代表国家的政府的权力应该在公民社会的监督下受到制约和限制,政府要还权于公民社会,并扶持公民社会,逐步走向管理和服务的舞台,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缓冲器减压阀。我国公共事业的概念,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事业发展而来的,事业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



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显露出来。政府与市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作用,且各有所长所短。实践表明:市场不能形成有序的宏观经济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这些方面或领域,作为社会公共部门核心的政府最能发挥其所长。针对市场缺陷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积极干预,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保证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这其中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与公共事业密切相关,其具体职能如下:一是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治安、公共教育、公共文化设施;二是政府通过补贴或直接投资基础研究、公共教育通过直接管制手段防止污染,做好环保事业;三是通过财税政策及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解决公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四是对涉及大众基本生活质量的水、电、煤气等传统的公用事业,以及通讯行业等进行特殊的管理。显然,政府要科学地界定其职能以弥市场缺陷,在保证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时所形成了公共事务。



二、现实中我国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特殊主体和核心。

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非政治性公共事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非政治性公共事务的扩大必然带来管理的需求,而政府正是社会中基于管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最基本的公共机构。因此,随着非政治性公共事务的增加,新增公共事务的基本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必须制定,统筹管理这些公共事务也必然会增加政府职能的内容(但制定规范、统筹管理并不是直接插手公共事务,更不是把公共事务交给或操纵一部分利益集团做,表面上的下放权力)。二是公共事务的管理呈现出法律化和规范化的趋势。通过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公共事务的内容、公共事务管理机构的权限、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使整个管理活动依法进行。依据公共管理的总体和具体目标的要求,确定公共事务发展的标准和指标。政府基本属性和职能以及当代公共事务变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作为公共组织最重要构成部分的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特殊主体,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划者,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的发展目标、规模、方向,具有其他管理主体所不能比拟的权力;政府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3b2144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