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农耕文明的形成

2023-03-16 16:00: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2课农耕文明的形成》,欢迎阅读!
农耕,形成,文明

课题 2课农耕文明的形成

教学需要分析

上课 时间

9 14

课程资源分析

课从经济文明的角度来反映中华文明发轫时期时期的风貌 农耕文明在我国逐渐定型并且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定位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典型。 了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方式。

理解:由于气候、土壤等的差异,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农耕文明特色——南稻北粟。

过程与方1、利用图片,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法目标 2、设置情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3、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教材中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对历史知识作简单的分析、整理和归纳。

情感态度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与价值观农耕文明的产生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它促进了社会的目标 进步。

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关键把握

教学重点 认识南北方农耕文明的主要特征及差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农耕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社会的进步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材料引述等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我国南方和北方居民的主食分别是导入

什么? 南北不同的饮食习惯何时形成的 让我们回到几千年的中国



讲授新课 中国农耕文明历史非常悠久,由于讲述 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那防御 北方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河姆渡遗 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长江、黄河流 域农耕文明的典型。



一、南稻北粟 (板书) 1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讲述 姆渡遗址





比较 强调: 1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 石器时代”

学生活动

北方——面食;北方——大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河姆渡遗址出土之石器与北京人使用之石器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从学生学理、生物学科知识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训练学生比较材料


提问

材料引述



情景教学



(板书)

比较 归纳 讨论 提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国家。

出示图片“骨针”

河姆渡人能用苎麻织的布做衣服 出示图片“干栏式房屋” 2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坡遗址

老师提问

不同地域的先人,在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多元化的能适应相应地理(气候、土壤)环境文明特征——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从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中,你能否想像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与北京人相比又有哪些进步?

对农业生产来说,什么最重要?

河姆渡人为何用骨做农具而不用石器?

学生读图,图中显示的玉器中都画了什么动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果请你担任河姆渡博物馆的设计师,你会选什么东西作为河姆渡遗址的代表物呢?

请同学们说说河姆渡人的衣食住行。

请同学们说说半坡人的衣食住行。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在哪些方面有着不同?能说出原因吗?

学生各抒己见 的能力



训练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训练学生归纳的能

训练学生归纳的能

训练学生比较材料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理解农耕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76d1543b3567ec102d8a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