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的背景因素

2023-03-05 02:2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的背景因素》,欢迎阅读!
中国,变迁,当代,形成,因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的背景因素

除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我认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变迁还有以下因素: 正面因素:

.理论创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过理论创新的步伐。这一系列先进的思想武器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秀成果。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积极理论创新,才产生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使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始终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历史经验。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也有国家分裂,人民饥饿贫困的乱世,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告诉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以此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等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真正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一国两制”


等构想的提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特别行政区等制度的形成创造了前提。 负面因素:

.法制缺失。近代以来,中国法制进程始终发展缓慢,很难摆脱专制传统的束缚,建国后,由于民主与法制的缺失,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极大地影响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政治制度的施行,或者说是法制的缺失极大地羁绊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变迁与完善。

.百姓“误识”。由于少数人的错误理解,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被错误地理解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被错误理解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些都背离了制度真正的出发点所在,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中的阻碍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859e1ea300a6c30c229f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