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化阅读与阅读哲学

2023-02-28 20:2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哲学化阅读与阅读哲学》,欢迎阅读!
哲学,阅读

哲学化阅读与阅读哲学

有一段时间没有仔细地阅读理论书籍,也就没有仔细地思考读书方面的问题了,现在谈阅读与大学生活这样的话题竟觉得有些生疏了。最近一年一直处于调查、写报告的状态中,与经验接触较多,在学习做研究的过程中,时不时地还能将以前的感觉勾连起来。姑且将这些零零碎碎的感受谈一谈。

正如我们以前多次强调的,读书是为了培养思维,通过经典理论著作而顺着大师的眼光来理解社会现象。因此,读书的目的本质上不是为了掌握多么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理论体系,这些只能作为过程,顶多算得上是手段罢了。我知道,大多数能够阅读经典的人,或者说已经迷恋上了读经典的人,最后多数会选择哲学书籍。估计读书会里面的同学们,到了一定的阶段,比如读了一年以上的,对于社会学理论有了基本把握之后,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去选择一些哲学著作来阅读,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读理论,最终会发现,所有的大家似乎都是在谈一个、两个基本的问题,只不过表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但是,有了这样模模糊糊的感觉之后,似乎又不能将自己感触到的那一、两个基本问题解答,便会陷入不同理论分歧的困扰中。因此,就有可能去寻找比社会科学理论更加抽象的哲学理论阅读,尝试找到社会科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估计绝大部分经历或者正在经历这样过程的同学们,既很幸福,也很纠结。幸福的是每天读书都有收获,对问题认识一步步加深,自己头脑中的理论体系正一步步丰满,似乎看到了一线光明,再走一步,就可能进入一片阳光明媚的极乐境地中去。同时,又很纠结,纠结的是,在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乱七八糟的理论体系中,不停地冲突碰撞并摸索着,终于看到了一丝光线,马上就可以豁然开朗了,但是,那似乎仅有一墙之隔的极乐境地却总是到不了,不停地东突西突,却不知何处是个尽头。

我估计已经读了差不多两年书的同学们都多多少少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很好。有这种感觉的人,有时候觉得读书很有收获,有时候又会很沮丧——读来读去,发现并没有什么收获。这种或悲或喜、时悲时喜的感觉,就是读书的真感觉。这种感觉是理论阅读中必然会经历的。我将这样的感觉称之为“哲学化阅读”的感觉。

哲学化阅读就是指单纯地、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心无旁骛地阅读理论著作,就是我们读书会的阅读,也是别的任何地方所没有的,是本科、硕士阶段必须完成的,“错过了这


个村就没有那个店”的阅读。这段时间很宝贵,希望读书会的同学们抓紧大好青春时光。现在都不能再经历这个阶段,以后大家自然会有体会的。

哲学化阅读的人,一般在潜意识中都会尝试探索出人类社会的终极道理。所以,才会选择哲学著作。在读书感觉上,就会有时悲时喜,看到了却又抓不着,感觉了却又握不住的感受。终极真理,就是我们期望的那片阳光明媚的极乐境地。但真正的终极真理可以说是没有的,所以,永远不可能到达那样的彼岸。不过,纵然不能通过读书,从虚化的理论进入有真理的永恒境地,我们至少还可以隔着感受到对岸的美丽。话又说回来,总是读书也还是不能抓住终极真理的,所以,我们提倡顶多读三年书。也就是说,读书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到达一定的境界,比如有上述感觉的同学,就可以暂时结束哲学化阅读了。

经历过哲学化阅读的人一般都具备了一定批判能力,但是,从思维上来看,却不一定具有把握一个整体的能力。因为,哲学化的阅读都是训练在概念之间演绎,接触到的是理论世界,而非现实世界,现实的无限丰富性都是要被概念化才能够形成理论的。理论阅读的训练就导致了思维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对于事物的日常性是没有办法包含的。举个例子来说,读了很多理论的同学们第一次下乡调研时,恐怕都会有理论无处使力的感觉,这是因为理论的逻辑不是农村社会现象的逻辑。这个道理很简单,一说就会明白。

作为研究者,单有理论的严密性(抽象性)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感悟经验的能力。当前大多数研究者,要么读书读痴了,以为世界就是哲学书上描述的那样,在解释现实时就搞得形而上学了;要么就是很少读书了,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受社会浮躁之气的毒害更重,纪轻轻就已经暮气沉沉了,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

接着前面的说。对于研究者而言,这种哲学化阅读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奠定了将来研究的高度。不过,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者并成为一个思想者的话,一定还要有感悟力。果说哲学化阅读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感悟力则更偏重于情智方面了。因此,我们看到大哲学家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艺术天分。

关于感悟力自然不是看书,看艺术类书籍可以形成的。对于我们而言,调研就以一个较好的途径,通过与不同的人物打交道,与不同的社会现象相接触,不停地思考农民生活中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琐事,将我们常讲的“逻辑”发掘出来。这是一个与整体事物打交道,与事物的整体打交道的过程,而不是哲学化阅读中那种单一的思考方式。看似很简单的调研访谈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与整体打交道的过程——在农民的只言片语、一笑一颦中去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并不见得比读理论著作简单。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去发掘纷繁复杂的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c434c389eb172ded63b7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