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2022-07-09 22:44: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欢迎阅读!
项目管理,框架,进展,国内外,及其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1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摘要:

文章对国内外有关项目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介绍, 阐述了项目的内涵及其研究状况; 在此基础上, 从纵向、垂向和横向三个维度提出了研究项目管理的框架, 指出项目管理研究的演进和发展趋势, 最后提出了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研究框架; 演进; 研究方向



一、项目管理的研究框架

项目管理是一种适用于任何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这种性质的活动越来越多,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在这个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时代中, 竞争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管理过程和组织方式的转变, 为管理一次性活动, 减少不确定性, 在限定的资源、成本和质量下完成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人们引入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管理项目, 项目管理应运而生。项目管理研究领域有大量的文献, 内容涉及广泛, 本文根据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个研究框架, 从纵向、垂向和横向三个维度对当前项目管理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如图1 所示)



1 项目管理研究的立体框架

2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1 纵向维度: 从传统项目管理向现代项目管理的演进。

项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传统项目管理和现代项目管理。

传统项目管理主要是从20 世纪40 年代到70年代, 始于二战时期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项目。这一阶段主要强调“三控两管一协调”,“三控”是指对进度、质量和成本三要素的监控,“两管”主要是合同和信息, 配以合理的协调机制。“侧重”的是项目的范围、费用、时间、质量和采购等方面的管理, 追求在给定费用限额内,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 是基于实现项目的三约束( 进度、成本、质量) 而提出的一项科学管理方法, 应用的行业也只是局限于国防、军事和建筑业。期间先后诞生了两个项目管理研究的国际学, 1965 年欧洲国家成立的 IPMA——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侧重实践方面的研究; 1969 成立的PMI——美国项目管理学,侧重知识性的研究。

20 世纪70 年代至今, 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顾客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 企业面临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 生产的规模经济转向了需求的规模经济, 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金字塔模式逐渐向扁平化、柔性化和敏捷反应的组织转型, 大量中间式的组织形态不断涌现, 出现了诸如战略联盟、外包、供应链一体化、虚拟企业、企业集群等一系列的超文本结构。

在这个背景之下, 项目的概念和范围在不断扩展, 项目管理也开始了从传统的管理项目向通过项目进行管理的演进。现代项目管理不仅是指对于项目的管理, 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即通过项目进行管理, 其应用已经延伸到了日常工作领域, 把日常运作当成项目, 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管理, 这种方式被称为 “通过项目进行管理”或“基于项目的管理”

这种新的趋势丰富了项目的涵义, 蔚林巍教授( 2004) 指出, 如果从未来的发展角度, 考虑了“通过项目进行管理”这一因素, 则项目是指“为达成某一目标而从事的一次性活动”从通过项目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 项目管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项目”, 不再是仅局限于对一个项目的管理, 而是需要结合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进行考虑, 项目管理成为实现整个组织目标所开展的持续的管理活动。而项目管理对于组织的依赖性决定了项目管理涵义变化必然导致组织的变革,传统的企业边界逐渐模糊, 更多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活动是以项目的方式来运作, 这些活动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个的流程, 每一个流程都可以按照

3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项目来对待, 通过项目进行管理的方法和理念, 实现纵向价值链解构之后横向价值链的整合管理。项目管理的适用行业也由原来的国防、军工和建筑业, 扩展到服务业、制造业, 及软件业、金融业、通讯电子业和传媒业等诸多知识密集型的产业。

2. 垂向维度: 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学派。

一个学派是技术学派, 项目管理的技术学派认为项目是管理控制的对象, 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大多有着工程科学和应用数学的背景, 主要对各类计划技术、控制技术和项目管理方法感兴趣。技术学派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软件等等。这方面国内外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

另一个学派是组织学派, 这一学派将项目管理与行为科学相结合, 社会学组织理论和心理学, 对于项目组织方面和其中成员的行为方面感兴趣。主要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项目型企业、项目组织,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的结合,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项目间的和项目内的学习,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研究项目团队中人员的行为模式和激励考评问题, 从管理哲学角度研究项目思维和项目管理价值观。

三是综合学派, 综合了技术学派和组织学派的研究,把项目管理对象和项目管理过程结合起来, 实现管理技术和管理人的统一, 强调通过项目进行管理, 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系统管理方法, 最外层是项目管理的各种技术方法, 中间层是项目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 最内层是项目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关系, 而这一整套系统管理方的核心是项目管理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项目维度开始为研究者使用和重视, 项目提供了一个分析公司行为的新视角, 项目组织是产业活动的关键也是公司流程的关键。

4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2 项目管理的学派



3. 横向维度: 项目管理研究对象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演进和项目管理学派的百家争鸣, 项目管理的研究对象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从最初只是关心单一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扩展到现在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研究分析。越来越多的研究跳出了单一项目管理的视野, 更多的关注于多项目组织、企业间的项目、以项目为基础单元的产业、还扩展到项目的相关利益者和环境的研究。

项目管理的研究对象扩展为: 单一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项目网络、项目型产业和项目生态系统。

二、项目管理研究的演进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看, 项目管理研究的演进路径主要有: 从关注项目管理的技术到关注项目作为临时性组织, 从重视合同到注重项目参与人及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从矩阵式组织结构到关注项目型公司的创新和学习, 从单一项目到多项目组织及项目网络, 从多项目到项目和它们所处的商业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 未来项目管理的研究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5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1 从项目管理的硬因素转向对软因素的关注。

传统的项目管理研究有着一种标准化的风格, 主要是发展各种各样的硬性复杂技术方, 如对项目管理三大要素: 进度、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多。而暂时性组织将许多研究带入了组织领域的范畴, 开始关注各种各样项目的行为纬度, 多参与者的合作与协调问题, 治理结构、合同的作用和限制、项目群管理、多项目管理、跨组织项目之间知识的分享、信任、文化方面, 国外学者在上述方面的研究很多, 而这些相关研究在我国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2 从项目层面过渡到组织级的项目管理。

重视项目管理中的战略规划, 即组织战略与项目管理战略的协同。传统的针对单一项目的管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现代组织, 即组织中间层级, 这个角度经典的组织理论没有关注, 而团队和群体的研究也没有过多涉及。

基于项目运作的组织是从公司层面研究项目管理, 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现代组织, 特别是许多基于项目团队的项目密集型企业或知识密集型企业。传统上认为因为项目的临时性, 为完成项目而组建的团队会随着项目目标的实现而解散, 很少有项目战略的观点出现, 然而事实上虽然每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是一次性的, 但是在组织内部,项目是层出不穷的, 因为项目是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形式。这样新的项目不断产生, 在个体层面上看具有单体的独立性, 但是从公司层面上看多个项目之间是彼此交叉的, 因此重视项目管理的战略意义, 将组织战略与项目管理协同, 这样的研究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公司以及项目密集性公司的管理和组织。

未来, 项目管理能力应该是作为一种构建项目能力和组织核心能力的关键。

3 从静态的管理到动态的创新与学习。

为完成项目所组建的团队组织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单位, 也是产生知识的载体, 因为在项目运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知识, 但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传统的项目管理所重视的往往是

6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项目中的资源分配、风险管理、进度管理等, 对所产生的知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 这对知识密集型或项目密集型的企业来说是一种知识资本的巨大浪费。项目团队可以为组织学习提供一个承上( 企业整体) 启下( 团队成员) 的桥梁。如何获得以项目为基础的知识, 如何促进单一项目内和多项目团队间的知识共享、从而促进项目团队的知识创造和应用, 形成并保持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 是项目管理领域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种观念的转变也可以从项目管理的方法论上看出, 传统的PMI 将项目管理的过程分为项目初始阶段、项目计划阶段、执行、控制和收尾阶段。而刘易斯项目管理方法中将项目收尾阶段转换为总结学习阶段, 强调项目管理收尾阶段不是静态时点上的结束, 而是知识管理、创新与学习的新阶段。



4 研究对象不断扩展, 从孤立的单一项目管理转向对项目商业生态系统的重视。

传统的项目管理是基于实现项目的三坐标约束而提出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 追求的目标是在给定的费用限额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的项目目标, 在这一界定下, 传统的项目管理着重在项目的实施环节, 并且更多的是站在项目实施方, 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近期项目管理的研究扩展了传统的铁三角约束, 吸收发展了现代管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注重全过程的管理, 更多的站在项目用户的角度, 客户满意度以及客户的客户满意度成为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 追求项目相关利益者的满意和项目价值最大化。研究视角拓宽到多企业, 产业视角和项目所处的环境情景下, 探讨项目之间、项目和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近期提出的绿色项目管理开始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相关利益者及环境的影响, 顺应了政策层面对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吁, 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会取得更大进展。



7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1] 张尚.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CM模式与MC模式的比较研究[J]. 建筑经济. 2005(02) [2] 李进峰. 中小建筑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 建筑经济. 2005(01)

[3] 张连营,李楠.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BOTPFI的比较[J]. 港工技术. 2004(01) [4] 孟庆斌. 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新模式——项目管理(PM)[J]. 中国工程咨询. 2003(12) [5] 金昊. PFI项目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J]. 建筑经济. 2003(09) [6] 周冰,陆彦.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J]. 中外建筑. 2003(03)

[7] 岳宜宝.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Partnering模式[J]. 建筑. 2003(04)

[8] 胡德银.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工程咨询. 2003(02)





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116b21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