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时代医保实现医共体打包付费的政策储备

2023-03-30 01:4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DRG时代医保实现医共体打包付费的政策储备》,欢迎阅读!
医保,付费,打包,储备,实现



DRG时代医保实现医共体打包付费的政策储备

医共体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医疗机构产权重组形式,医保基金支付不因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和产权形式变化而颠覆已有的支付规则。

DRG时代,医保实施医共体打包预付需要明确医疗联合体类型、制定精细化支付规则、参与医共体医疗服务过程监管、强调医共体自身建设及促进合理竞争。DRG时代,医保如何探索符合自身职责的医共体打包付费机制,笔者认为需要做好如下政策储备:



第一,明确医保打包付费的医疗联合体类型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与松散型医联体仅是业务协作不同,医共体强调人财物在管理、利益和责任上的一体化,能够促进县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资源纵向整合、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居民健康管理和促进分级诊疗。因此,医保实施打包付费的医联体类型仅指实现了人财物一体化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第二,明确医共体仅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和产权重组形式。

医保基金支付不因这种医疗服务模式和产权形式变化而颠覆已有支付规则。因此,医保对医共体打包的是基金预算总额,门诊和住院要精细化付费。具体支付规则建议如下:在统筹区内,建立医共体总额预算的合理增长机制,保证医共体合理发展;对医共体内部的基






层医疗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做好健康管理,医保对包括普通门诊在内的诊疗服务可结合家庭医生制度,按签约人口的疾病谱、发病率、年龄结构和常见病慢性病管理绩效进行月度或年度人头打包预付,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年终清算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绩效付费;医共体内部的业务型医院,实施所有医院一个“预算总额包”,住院DRG结算;真正落实“结余留用”激励机制,对由政策改革、流行性疾病发生和技术创新等产生的合理超支部分,予以补偿。

第三,明确医保部门的职责定位,强化对医共体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监管。

在医共体打包付费过程中,要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施治、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共体内部的医保科室代替不了政府医保部门的服务购买和监督管理角色,医保不能一包了之当“第二财政”,需要体现第三方支付的战略购买角色。

第四,强调医共体自身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

管理体制方面,建议成立医共体理事会,实现法人化治理,明确理事会具体职责和工作章程。运行机制方面,建议统一行政管理,由牵头医院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分别实行一体化管理;建议统一人员管理,医共体统筹编制使用,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根据岗位需要统一调配人员,做到人随事走、能上能下;建议统一财务管理,不分医疗机构核算,实现财务一体化,并强化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726d2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