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三美”

2022-07-11 06:0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徐志摩诗歌的“三美”》,欢迎阅读!
三美,徐志摩,诗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

作者:张璊珺

来源:《新一代》2014年第07

要:20世纪20年代,著名诗人闻一多提出了诗的三美理论,即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在当时影响较大。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这三美的追求,不仅字句清新、音律和谐,而且意境优美、想像力丰富,同时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还体现了对整饬、华美的追求,表达了诗人鲜明的个性色彩。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以其短暂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唯美的诗学篇章,那一首首充满活力和真性情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美的不懈追求,向人们展示着纯真的诗意之美。本文将从诗的三美理论出发,分析徐志摩诗歌中轻盈飘逸的音乐美、灵动丰富的建筑美和风格迥异的绘画美,以期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格。

一、轻盈飘逸的音乐

在诗歌的三美理论中,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的音节读起来要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同时,诗歌每一节的韵脚都要不一样,像音乐一样。在徐志摩的诗歌中,音乐美是其主艺术特色之一,在他看来,一首诗是否具有内在的音节,关乎诗的生命。这种对诗歌音律的独到见解,我们可以从他的很多诗歌中看出来。

例如,《沙扬娜拉》是徐志摩的一首抒情短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长短句交错,句末音律的平仄相间,使音节抑扬起伏,让整首诗具有流动的旋律。且看原文: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沙扬娜拉!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它节奏的轻缓柔和,似在弹奏一曲抒情乐章,旋律流畅而温柔,特别是那一道破折号,能让人在朗诵诗歌时感受到余音缭绕心间的律动,而最后一句沙扬娜拉则成为了整篇乐章的终止符,简洁却又温暖人心。整首诗在诵读中,都能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音乐美感。

再如,在徐志摩的《残诗》中,诗人用富有节奏和变幻的口语来完成整篇诗歌,让人读起来轻快流利,似在与人对话交流一般。如开篇的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这极富口语化的艺术表达,质朴而生动,干脆利落,并通过每句诗长短音节的不同搭配,使诗句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于口语中体现诗的韵味,表现诗歌语言朴素、灵动的音乐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d3bda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