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

2022-09-10 05: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河畔,赏析,青青



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

青春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明王世懋《艺圃撷余》称:九首,五言之诗经也。梁钟嵘《诗品》评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明胡应麟称之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诗薮·内编卷二》。这首《青青河畔草》更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全诗看似平淡无奇,有条不紊,不动声色,但丽质天成,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六句就像电影中的推拉镜头,画面从远处向前推进,逐渐达到细部。后四句为简单的人物命运介绍,也是全诗情感的现实依托。此诗的不可及处正在于这些平淡、寻常而又美好的句子,创造出了生活、情感、情致的审美和谐,产生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前一部分六句由远而近,由低而高。第一、二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貌似写景实为写情。首句自然让人联想到古辞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孔子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居易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其中既写女主人公青春易逝、韶华易老的感叹,又有对丈夫的悠远、绵绵不尽的思念。同时,这一句也为整首诗定下情感基调。二句中是传统的典型意象,蕴含着留、依依不舍、难离难分等意思。郁郁繁盛貌的修饰又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园中一词似乎又让我们感到女主人公强烈的思念只能被深锁在心底,平时人前强颜欢笑,独处绣楼倍感孤独寂寞。一年一度的春色,绿草青青、河水潺潺、杨柳依依,又一次燃起她与丈夫重逢的希望,也又一次加重了她的悲怨。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是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刻画了一位青春靓丽、风韵绰约、雍容尔雅的美少妇形象。盈盈都是写美妇的风姿,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盈盈皎皎写美妇的出场犹如明月从云层中缓缓而出,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个小园中,经这楼上的主人一出现,便点缀得更为温情和热闹了。娥娥纤纤同是写美妇的容色,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画。红粉妆素手又有着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原来的冷色调由于红粉妆而暖了起来,使园中充满了人的生命活力。纤纤出素手,出现得又那么自然,直把一切颜色都变为陪衬。苏轼词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那么白净,那么柔和,在一切喧闹中变为一个停留的色相,在一切不同的颜色中变为一个焦点。因为它没有颜色,便成为一切颜色的归宿,而这也正是主人公悲苦、寂寞的内心。有了它,草的深思、柳的风流才构成一个大的和谐。



诗中一连六个叠字句似乎从来没有过,它难并不难在形容词的难得,而难在如此的浑然天成。一方面,音调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仄声,盈盈是平声,浊音,皎皎是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




而一浊一清。平仄清浊的错落变化、互相映衬,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韵味古朴,传神地表达出主人公孤独、寂寞、烦忧的心声。另一方面,双是谐和的象征,中国传统以单为刚,以双为柔,双字句连绵而下,与写景、抒情之间形成自然的和谐。再一方面,从草写到柳,再到楼,再到人,再到衣装,再到素手,呆板老套。但在这里人们却并不觉得,因为那颜色是一步步的 青青郁郁,然后到楼头的红颜,到红妆的衣袖,由青而绿、而粉、而红,由冷落渐而如火地燃烧起来,最终又都停止在一点素净之上,让人感到变化的神奇。冷色和暖色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这一部分,就像影视镜头的推移,由远而近,渐渐对准焦点。同时也是美妇由翘首远望到顾影自怜,充分展现了她内心思念、渴望、失望、哀怨的情感过程。



后一部分为简单的人物命运介绍,构成了全诗情感的现实依托。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以美妇的个性口吻交代了她的身世和内心痛苦。其中,倡家女是指歌舞演员。一般认为古代以表演乐舞为主的艺人称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荡子是指游子,不是后世所说的流荡不务正业的人。行(hang当经常、长年累月讲。这恰恰写出了美妇的个性和典型意义。美妇长年的歌笑生涯,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拨而激动。她凝妆上楼,一方面体现她对青春易逝的内心焦虑,另一方面女为悦己者容,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这就更写出了主人公的哀怨、悲苦、寂寞,希望太切,失望也就显得太沉重。精神的重压,情欲的煎熬,使她迸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赤裸裸的情热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精致和委婉,而是倡家女的个性表露。美妇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和她明艳幽雅的丽质,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诗歌在自然率真的描摹中,真实刻画了女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显示出在游宦成风的古代,妇女的悲剧命运。



明胡应麟说:诗之难,其《十九首》乎!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此诗之妙,独绝千古。语断而意属,曲折有余而寄兴无尽《诗薮·内编卷二》,中肯地指出了这首诗的无尽神妙。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 申骏编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

2.《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诗品全译》 钟嵘著 徐达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4.《美学原理》 王德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论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征》 段宝林 《民间文学论坛》 19855






7.《辞海·艺术分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ea6010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