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的“以才学为诗”

2022-04-19 05: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苏轼的“以才学为诗”》,欢迎阅读!
才学,苏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苏轼的以才学为诗

作者:黎梦雨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5

【摘要】南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辩》中概括苏轼诗歌创作的理论为三句话: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其中的以文字为诗就是以文为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在这里就不详细论述,本文就简单从以才学为诗的理论、表现、成因以及影响方面说一下苏轼的以才学为诗 【关键词】苏轼;才学;诗 一、以才学为诗的理论

这里的才学应该是的统一体而不简单是才华那么简单。关于才与诗歌的关系,苏轼说孟浩然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酒手而无材料尔,他说孟浩然的诗歌虽然读起来很好但是没有,说明苏轼是比较注重诗歌表现出来的的;关于学与诗的关系,苏轼在《张寺丞益斋》中 做了这样的形象描述吾闻诸夫子,求益非速成。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苏轼以远游比喻为学之道。他认为只有走遍天下,广学博识的人,才能达归来闭户坐,八方 在轩庭的成熟境地;关于识与诗歌的关系,他曾感叹贾谊才有余而识不足,批评萧统编辑《文选》的拙于 文而陋于识有如儿童之见。由此可见,苏轼的以才为诗是以知识、学问、学识而共同构成的。 二、以才学为诗的表现及特点

苏轼的以才学为诗在他诗歌中的反映大最主要的就是用典。

第一、用典涉及的范围广,从天文地理、奇闻野史、音乐绘画、儒经佛典、三教九流等都可以找到苏轼用典的痕迹,并且虽然用典很多,但是却不像黄庭坚那样的刻意,而是清新自然,不落窠臼。如那首《轼在颖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 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中,以议论哲理开篇,下文中既有历史典故,同时又有佛学道家知识,又融汇着地理知识,但是读起来并不觉得难以理解,语句不通。 第二、使用典故在平淡中翻新奇。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苏轼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在用典的时候不仅仅是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意思,往往还能够以彼事喻此事。如《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这是一首论茶品茗之作,看似以茶喻人,而苏轼却以人写茶,用直言忠谏、被汉武帝评为的汲黯和奸犯上意,自刭北阕下的宽饶来比喻建溪茶的苦硬,用虽有学问,细行谨防,终非骨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ef3f9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