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手抄报边框手绘

2022-04-02 19:22: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国手抄报边框手绘》,欢迎阅读!
手抄,爱国,边框,手绘

爱国手抄报边框手绘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爱国手抄报边框手绘》的内容,具体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爱国的手抄报相关内容,希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爱国的手抄报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爱国手抄报: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一则

赵尚志(19081942)热河省朝阳县(今属辽宁省)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入黄埔军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武装斗争。他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骁勇善战,坚强刚毅,有勇有谋,是一位深受抗日军民爱戴的抗联将领、抗日民族英雄。他的一些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爱国手抄报:抗日英雄赵尚志"小李先生"

一九三二年五月,在党的领导下,原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在他的家乡哈尔滨北部的巴彦县组织起一支二百余人的反日游击队。巴彦游击队是"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成立较早、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了加强对这支队伍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派刚从沈阳出狱不久、担任省委军委书记的

1 3


赵尚志,以省委代表身份到巴彦游击队去参加领导,同年六月,赵尚志化名李育才来到巴彦游击队。当年他才二十四岁,人称"小李先生"

关于2016年爱国的手抄报图片

赵尚志来到游击队后,首先在游击队内组建了中心队伍——模范队。模范队是由各队抽出的年纪轻、品质好、勇敢坚强的战士组成。模范队战斗能力强、军纪严明,是整个游击队的表率。在模范队的带动下,游击队各大、小队都以它为榜样,加强了部队思想工作,进一步改善了部队与群众的关系。部队每到一地便作抗日宣传,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因此,部队不断得到发展,不久,巴彦游击队发展到五、六百人。

关于2016年爱国的手抄报图片

一九三二年七月,日军占据巴彦县城,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力量,打击敌人,游击队在巴彦西部开展游击活动。在转战过程户,赵尚志和战士们经常在一起活动。当时,因作战频繁、子弹很缺乏。有时,每个战士只有几发子弹。因此,一遇到敌人,战士们都担心子弹不足的问题。一次战斗中,赵尚志和一个小战士趴在一起向敌人射击。小战士的子弹很少,便打打停停。这时,战斗正在激烈进行。赵尚志便拍着自己身上挎着的子弹袋,对那位小战士说:"你猛劲打吧,我这还有一袋子子弹呢!"小战士听罢,解除了子弹不足的顾虑,勇敢、准确地向敌人开枪射击。不久,敌人被游击队打退。战斗结束后,小战士向赵尚志要了弹。赵尚志说:"敌人已退,我们转移吧。"可那位小战士一口一个"小李先生",不住地恳求说:"把你

2 3


的子弹给我几发吧。"赵尚志见小战士总缠着自己,只好把子弹袋打开。原来,他这个子弹袋一发子弹也没有,子弹袋里装的全都是一节节的秫秸棍子,小战士见此,连忙说:"小李先生,我可不要了。"赵尚志便也哈哈大笑起来。

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巴彦游击队又有新的发展,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善。七月末,部队发展到七百多人。八月,巴彦游击队联合当地义勇军共同攻打了巴彦县城,给敌人以很大震动。一时,巴彦游击队的活动直接威胁着日寇在北满的统治中心——哈尔滨。当时在哈北一带,"小李先生"出名,都知道他与张平洋(即张甲洲)是红派(指共产党)队伍的领导人。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405135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