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案例

2022-03-28 19:49: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癔症案例》,欢迎阅读!
癔症,案例



癔症案例



某女,29岁,工人。主诉阵发性暴怒,捶胸撕衣,咬人毁物,号哭呻吟,狂奔乱跑,每次症状持续一至数小时后缓解,反复发作已经9年。患者热心助逢红白喜事就去里外张罗,依然东道主一般、喜欢说三道四、惹人讨厌、人际关系紧张。她生孩子时竟无好友探视,万分委屈、产褥期零时工作被解除,闻讯后双眼凝视、片刻后开始抽泣,然后骤停,掀开被子,扔下婴儿,从床上一跃而起,狂呼乱叫,冲出门外。家人劝阻时,患者一反弱不禁风的直常态,怒发冲冠、拳脚并用、碰撞撕咬,被关进房间后,捶胸撕衣,哭天喊地,以头撞墙,后伏床痛哭,昏昏入睡。其后多次发生此类症状,均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尤其在众人围观时,患者怒不可遏,顿足叉腰,唾沫四溅。患者素来性格急躁,好说好动,爱唱爱跳,检查时患者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未发现明显精神障碍。

分析

歇斯底里症状有两类:转化反应和分离反应。

1. 在转化反应中,心理障碍变换成了身体障碍,导致了身体上实际的生理功能丧失,如失明、失听或肢体的瘫痪,而这些都找不到身体上的原因。歇斯底里患者并非有意装出身体症状,但他们又没有任何身体上的原因。

2. 分离反应是指在一些情境中,人格的某些部分同一些部分分裂开来。歇斯底里患者以此方式来进行自我防卫,与恐怖的观念或内部冲突作斗争。分离的发生有好几种途径:如遗忘症、梦游症、多重人格等等。

咨询要点

1.了解病因。病人都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发病的,精神因素是引发病症的直接原因。癔症病人的性格具有强烈的性和情感多变性,感情用事、情感活跃、生动、肤浅、幼稚,高度暗示性,高度自我显示性,丰富的幻想性,在情感反应的强烈影响下,易把现实与幻想互相混淆。

2 .运用暗示疗法。富有暗示性的言谈举止,再辅以语言暗示和其他治疗措,如药物注射、针灸、穴位按压或电刺激,都会收到良好效果。

3. 咨询者应帮助病人对有正确地认识,将本病的有关知识、严重性、危害性、以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明确、恳切而委婉地告诉病人。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暗示和保证是必要的。

4. 要认识真正的自我。帮助患者对己、对人、对环境有个理性的认识,使其个性变得成熟稳定,能以理性的态度处理它所面临的困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bda95da32d7375a51780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