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的历史

2022-12-14 11: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沙县小吃的历史》,欢迎阅读!
沙县,小吃,历史

沙县小吃的历史及介绍

沙县小吃,实际上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全分支,而中原汉族的饮食文化传播到沙县,则同中原人口南迁有关。沙县始建于公元四世纪初东晋义熙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各地汉人迁居沙县使沙县成为汉族饮食文化的汇集地。同时,沙饮食文化的形成,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沙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历史上以特诉丰富着称。水稻、小麦、豆类为沙县的三大物产,加上高粱。玉米、小米、绿豆、芝麻、花生、甘薯、木薯、金薯、菜等等丰富的农产品和猪、牛、羊、鸡、鸭、兔等畜禽产品,为沙县小吃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时,沙县地处闽中,既非沿海的富庶之地,又非偏远的贫困之乡。这种小康经济水平形成了"既要讲究,又花不起太多钱"的消费习惯,促进了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的产生。这种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表现在饮食方面,便是小吃的繁荣。特别是城区,小吃摊店拥挤在繁华地段,遍布大街小巷,日夜有人经营,其密集程度是其它地方罕见的。光顾小吃摊店的以本地人为主,小吃业主要想有足够的"回头客"就必须保证小吃的品味质量,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声誉。

沙县各类小吃有几百种,常年供应的有几十种。蒸、煮、炸、烙、烤、腋加工方法多样,米、面、芋、豆腐等原料独具地方特色,且来源丰富,家家户户都能做上几样,既可应时尝鲜,又能互相馈赠,礼尚往来。城区街头巷尾24小时都有小吃应市,非常方便。

沙县小吃品种大致可分为节令小吃,地域小吃和常规普通小吃。先说节令小吃。节令小吃又叫应时小吃,即过什幺节日,品尝什幺应时节令小吃。如春节,是传统的民间大节日,城乡居民都吃年糕、白棵、面条、粉干、春卷等小吃和鸡、鸭、鱼、肉各类菜肴。元宵节吃汤圆、春卷。立春吃香卷。清明节吃清明棵,闽南籍居民扫墓吃春卷,农历四月初一吃烙粑。立夏家家户户吃习棵。米棵。端午节饮菊酒或水酒,用菖蒲艾叶洗澡,食粽子、


花椒饼、荷叶饼、面条。七夕又称七月七节,是沙县民间儿童节日,因此日传说是文昌梓潼星君(魁星)诞辰,民间家庭有初上学的儿童,外婆要送小书包、雨伞、算盘。服装、小茶壶、糖塔和白糖光饼,祝愿儿童文星高照,学习取得好成绩,谓之"做七夕"。中无节又叫鬼节,民间除了祭祀祖宗和逝去的亲人外,还宰新鸭,用新上市的芋子做芋包吃。市上供应葡珠,除上供外,大人小孩都爱称上一、二斤做零食。中秋节除了吃月饼、百果糕、西瓜赏月,也吃芋包。立冬、冬至民间多吃猪脚、 粑,号为补冬。腊月甘三灶王爷上天,常用岩酥、金钱酥、董糖、寥花、米花、甘蔗摆供。地域小吃中,大体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是以城关为代表,受福州、厦门等沿海影响,制作精细,口味清淡鲜酣,主要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花椒饼、鱼丸、豆腐九、烫嘴豆腐、烤豆干,调味用豆鼓油,独具特色。一个是以夏茂为代表,受客家和江西影响,原料以米、薯、竿等为主,制作比较粗放,口味咸、辣、酸,如夏茂牛系列60多种佳肴,还有冬酒、腊鸭、芋包、酣烧卖、豆腐包、豆腐丸、豆腐脑、米冻皮、金钱蛋、油 、芋头棵、米粉肠、米浆猪血等,夏茂人近年来已有许多人走出山门,到福州、厦门等外地开发沙县小吃店,闯出了名气,促进了夏茂经济的发展。此外南阳的蛋素、蛋角,南霞的泥鳅粉干,郑湖的板鸭,淮山排骨等也在沙县小吃系列中有一定名气。沙县小吃常年普通供应长年上市的品种有扁肉1997年获"中华名小"称号)、清汤面、拌面、酸菜面、习米果、油条、花椒饼、起酥饼、葱肉饼、菜头饼、白糖饼、糖水饼、水晶饼、口香饼、杏仁酥、牛奶饼、米棵、芋棵、线面、烤豆干、青草冻、玉糕、炒棵条、烧卖、煎包、锅贴、烫嘴豆腐等等,真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沙县小吃的特点:一是来源广泛,以米、面、杂粮(黄豆、芋等)为主;二是经济实惠、新鲜可口、风味独特。特别是沙县小吃都用豆鼓油为主要调味原料,淡、鲜、香、甜,并可根据食用者口味习惯酌加辣椒、蒜末、香油等调料,众口难调自己调,受到食客欢迎。三是清淡、营养、保健。四是品种繁多,加工简便,家家户户人人都能做上几样,出外谋生开店容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c14798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