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后记

2023-02-05 15: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后记》,欢迎阅读!
标版,子书,上册,人教,后记

《诫子书》教学反思和后记

马鞍山博望初中 陈晓峰

《诫子书》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为了让七年级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朗读——文意——品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的,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期也做了一些准备,从教学流程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解题和朗读和分析结构环节较为顺利,采用以“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切入口,听读,诵读,齐读,通过反复地读,教给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即读准字音和节奏,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让学生能够自然成诵,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比较科学合理,逐步逐层深入,从“朗读”到“基础”再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理解结构要从文眼或标志性的字入手,本文抓一个“静”字,让学生找到本文的基本观点,弄清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入手,即总的要求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抓住一个“夫”字,理清文章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谈修身方法,即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第二层次求学方法是宁静求学,立志成学,并理解文中对于“志、学、才”三者的关系;行为要求是切忌淫慢,防止险躁,从反面说明“宁静、淡泊”的重要性,最后告诫儿子要惜时,奋发有为。此环节,教学思路清晰,问题设计有坡度,有助于学生把握文言文的结构。

当然,在翻译文意环节,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不够。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预习题,希望学生能对照注释,疏通文意。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此环节花的时间


较多,采用对照注释的方法翻译课文,七年级学生难度依然较大,在学生读不懂文意的时候,对于简单的问题如字词的解释,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都会畏畏缩缩的,生怕自己的答案是错的。于是,此环节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学生译文意的方法不多。

品悟环节,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篇课文中的一些警句名言,通过品析获得一些启示,帮助学生能明白一些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所以中间穿插了有关诸葛亮父子历史背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在学习的路上可以少些辛苦,少一些内心的负担,多一些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快乐。或者说,我希望他们能体会一种恬静的生活方式,能在这样的喧嚣浮华的社会里活得真诚些、自由些、洒脱些,因此,整节课文化气息较为浓郁,教师能准确而深刻的诠释。可是,可能由于“导”的还不到位,或者七年级学生理解层次达不到,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

另外,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考虑的时间讨论,老师讲解的内容仍比较多,显得有些强势,这样学生显得有点弱势,少数问题学生没有理解透彻,节奏有点快,教师授课有激情,有方法,今后上课可能需要更从容、更淡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ca4c2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