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的告别》的解读

2022-04-01 08:0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影的告别》的解读》,欢迎阅读!
解读,告别

对《影的告别》的解读

《影的告别》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一部极具象征主义的作品。因此,我将从两个方面,通过揭示“人”与“影”的象征意义,探究作品内含的思想情蕴,对文章做一个比较粗略的解读。

解读一:(从社会现实层面)

“人”:亟待光明,厌恶黑暗;向往“天堂”和未来的“黄金世界”,却只是麻木地等待别人的给予与创造,自己毫无实际行动(一直沉睡,“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你还想我的赠品”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和“空想主义者”

“影”:对“天堂”和未来的“黄金世界”存在怀疑(“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意去”甘愿沉没于黑暗,“给黑暗捣乱”却又“彷徨于明暗之间”,对于自己的反抗和理想的实现存在怀疑,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甘心成为一个“历史中间物”,以自己的斗争换取世界的新生,而自己“愿意只是虚空”“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思想内涵:1.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沉溺于虚无缥缈的希望,麻木地熟睡着,等着做好梦,缺乏“务实”、战斗精神的人的批判。

2.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思想——绝望与反抗绝望——向“人”告别,沉没于黑暗。


3.战士孤独的心境——独自远行。

4.“历史中间物”思想——像影子一样,黑暗会吞并,光明又会使之消失,然而就在斗争与反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解读二:(从鲁迅个人方面)

“人”与“影”是两个不同的鲁迅,《影的告别》实际上就是鲁迅内心两种思想的交锋——受西方进化论影响的,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传统思想和根深于鲁迅内心深处,对未来怀有怀疑的悲观主义。这是鲁迅对自己心灵的拷问,是他的自省,也正反映了鲁迅思想的矛盾性与深刻性。象征鲁迅虚无精神和反抗精神的影子其实本身也有迷惘与孤独,对于将来要走的路,他自己也没有“指南针”,也是“乱闯”也许这正是他要“独自远行”的原因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e8d249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