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2022-10-01 10: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欢迎阅读!
古诗词,意境,鉴赏,角度,语言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鉴赏古诗词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意境美

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例如: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王维之诗,柳永、李清照之词属于阴柔之美,其描写的意境,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清丽婉转。此类作品长于抒发精美的幽深之情,常以轻盈、柔和等感性形象为主,能直接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从古至今,我国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恋情,文人淑女多愁善感之心理气质,“以艳为美”“以柔为美”的审美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类作品的影响。只有把握作品的整体意境,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才能真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必须凝练生动;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

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表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对比色,使画面十分绚丽,作者的情感


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特别是王维的诗,被后人称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上面赏析的那首《山居秋暝》,就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画面。

古人写诗填词,讲究锤炼字词,凡在关键之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了出来,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了出来。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

根据笔者个人的感悟,以下赏析了一首笔者很喜爱的诗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5c41cc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