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2022-07-07 14:06:5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术语,常用,政治,专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题库(2010

一、名词解释: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4.两次历史性飞跃 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0.实事求是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1.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2.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6.“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是邓小平总结我国以往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7.改革开放 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


18.“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19.“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当前我国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经济手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4.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5.创新型国家 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26.人才强国战略 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27.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8. 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9. 社会主义法制 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



3


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30.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由它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允许多个革命的、进步的党派存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领导,并与之进行合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与合作的政治基础;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长期共存和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多党长期共存与合作的基本保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多党长期共存与合作的基本条件。

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在最高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其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34. 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8.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



4


争先的时代精神。

39.“一国两制” 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其基本内容是: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0. 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f5a9e8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