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冯延巳

2022-04-01 02:1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冯延巳》,欢迎阅读!
唐宋词,叶嘉莹,冯延巳,十七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 朱颜瘦。河畔青

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 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 ”,这是很妙的一句词。你要看他的转折。 “闲情 ”是这句 所写

的主要内容。忧来无方,我并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情。所以,我曾经挣扎, 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这是第一层意思。而且我曾经努力了很久,是抛 掷久,这是又一层意思。可是,你看他的开头两个字,

“谁道 ”,是谁说我真的就

抛掷了?是想要抛掷而没有成功。这是第三层意思。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 巳说: “郁抑怆 ?U 香港学者饶宗颐说: “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 《鹊踏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 就是说他的感情是转了一个圈子然后才说出来 的。

他说: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我以为我的闲情抛 弃了,可是

当春天回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那一份感情

-惆怅还依旧。彼此呼

应。“谁道闲情抛掷久 ”,是笔法的盘郁。 “每到”, “依旧 ”,也是笔法的盘郁。他 主要内容上所写的,刚才是闲情,现在是惆怅。都不是具体的感情的事件。 惆怅者,是仿佛有所追求,又仿佛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一种落 空的感受。

冯延巳的词是最有悲剧精神的。就是说他有一种在痛苦之前执着而且不 放弃的精神。所

以,他说 “日日花前 ”是“常病酒 ”。为什么呢?因为有花的日子不 多,今天能够有花在你眼前,你尽管是已经病酒,已经沉醉了,你也不要推辞。 就因为对花有这么珍重爱赏的感情,我不能够我不忍心看到它的零落,我在它 有花的时候就要欣赏它。他说 “不辞镜里朱颜 ”。

这样的词句有什么特色?它表现了几点特色。一个是 “不辞 ”两个字。他

是在艰苦困难之中,有一种奋斗有一种挣扎的努力。不甘心就失败下去。我最 后虽然失败了,但是我挣扎奋斗过了,这是 “不辞 ”两个字所表现的这种执着的在 苦难之中挣扎的精神。还 “镜里 ”两字,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是一种反 省,他的悲剧性格是带着反省色彩的。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就走上了一个悲哀的 下场了,冯正中不是的。他说我花前常病酒,为它消瘦憔悴,难道我不知道? 我知道,在镜里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我有反省,有自觉。那你说你就放下好 了,他说我 “不辞 ---那镜里的朱颜瘦,这是他的词在感情的意境上的特色。


饶宗颐评这两句词说: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 ”为什么会引起 这样的联想

呢?冯正中是一个命中注定了的悲剧人物。他年轻时因他父亲的关 系,跟南唐的宫廷有了密切的交往。等到李 ?即位,他就一步步官至宰相了。当 时南唐国内有党争,在政党的攻击中,冯延巳被罢免了宰相,做了三年昭武军 抚州节度使。冯煦《阳春集序》曾说: “翁俯仰身世,所怀万端,缪悠其辞,若 显若晦,揆之六义,比兴为多。。。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 郁抑怆 ?U 之所为。 ”他的身世与南唐既结合了密切的关系,而南唐是一个必亡 了的国家。所以 “俯仰身世,所怀万端 ”,他内心无限感慨,但并不是说我是忧国 忧民,我是鞠躬尽瘁,我是开济老臣。这是别人看出来这样的感情,冯正中说 的是闲情,是惆怅。所以 “缪悠其辞,若显若晦 ”。 “郁抑 ”,是他感情这样深沉盘 郁。怆?U ,而内心这样迷茫悲怆这是冯词的一种意境。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这后片的词与前片是互相 呼应的。

“河畔青芜堤上柳。 ”是春天的景色,这句是呼应上片 “每到春来 ”。何事 使我惆怅,那河边的青草,那堤上的杨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他没有写 感情事件,他只说一个愁。这个 “新愁”,就是呼应了前半首。是以前就有的,我 曾经努力想要抛弃,可是春天一来,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垂杨把我这一片忧伤 又唤起来了,今春的新愁就是过去的旧愁。 “河畔青芜堤上柳 ”既有比的意思,也 有兴的意思。愁的不能断绝,正如青草之年年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草,是抛弃不掉的 “闲情”还依旧的 “惆怅”。所以这句从他写的 “闲情”惆“怅 ”来说 这是比。可是对于下半首说呢,正是今年新的青草,新的杨柳唤起了我的新愁, 是兴。他说 “何事 ”,为什么我要如此?他不但有反省,而且有疑问。这是他悲 剧性格很明显的一点。我是挣扎过的,而我仍然不得解脱。

所以,最后两句就说了,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我们欣 赏词一定要

用细微的感受去欣赏,如果不能如此,那么 “独立小桥 ”不过写一个人 在小桥上站着。他说 “独立小桥风满袖 ”,因为没有遮蔽,没有屏障,风吹到我的 衣袖之中,满袖都是寒风。 “满”字是非常有力的。你为什么一个人孤独地站立在 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的侵袭?为什么要如此?饶宗颐先生说这一句 词,可能暗示了他在朝廷里所受的各方面的攻击。可是我们不要确指,只是说 他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中,内心深处自然有这么一种悲哀的感受,甚至于他自 己的 CONSCIOUSNESS 显意识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词的微妙的作用,就是 王国维所说的: “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平“林新月人归后 ”,远远地在地 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上来了,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了。每个人 都有一个归宿,每个人都有他的保护,每个人都有他的温暖。所有的人都回去 了,我为什么立在这里呢?

这首词直到结尾,也没有写明是什么感情,写得这么深沉感动的感情是 什么?他没有

说。他所写的是感情的一种意境。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 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鮫绡掩泪 思量遍。


冯正中写梅花的落就已经表现了他的特色。每个人写花落都不同的。李 后主说 林花谢

了春红”,简洁有力。可是冯正中说 梅落繁枝千万片”,多么曲折 盘旋,沉痛悲哀。梅落还不够, 抱”。

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正是冯正中用情的

那种固执,那种在苦难悲哀走向灭亡之中都要挣扎的用情态度。所以饶宗颐说 他是开济老臣的怀

前面三句是写眼前的风景,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是写昨

梅花”不能够常有,

天晚上的情事。而这情景之间彼此是有呼应的。良辰美景的

赏心乐事的 笙歌”也不能常有。今天面对着梅落繁枝是我昨夜酒醒后的早晨之所 见,所以学雪随风转的落花的飞舞,是他笙歌散去之后的惆怅哀伤的盘旋飞舞。 楼上春山寒四面”,如同上一 独立小桥风满袖”。楼上是这么高,这么孤立, 而且四面春山,表现出一种隔绝和寒冷的感觉。

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鸿雁是传书的,我有所期待,可是过尽征鸿,

没有一封我的书信到来,而这个时候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这是等候之中的一种 落空的感觉。在孤独寒冷之中,我所盼望的没有来,而四面一片迷茫。那种失 望和西方的荒谬剧《等待戈多》传达的期待,盼望的落空是一样的。不过它们 表达的形式不同,《等待戈多》完全是用没有意义的对话,你就觉得这么荒谬, 枯燥和单调。可是中国词所写得怅惘哀伤,幽婉缠绵,你能感觉到情韵的绵长。

一晌凭栏人不见”,我长久地在楼头伫立。这时间感觉还曾在哪里暗示 出来呢?前半

首说 梅落繁枝千万片”,那是早晨。昨夜笙歌容易散”,昨夜刚刚 过去。过尽征鸿”在这四个字之中已经从早晨来到黄昏了,已经到了

暮景烟深

浅”的时候。我长久地依靠在栏杆上,但我所盼望的那个人没有出现。但冯正中 不放弃。后面接下来说 鮫绡掩泪思量遍”。鮫,传说海底有鮫人,可以织出绡, 一种非常美丽柔软的材料。

鮫人传说可以泣泪成珠。泪是这样悲哀,珠是这样美好。掩,是用手捺 一捺,把眼泪拭

干。温柔敦厚,诗教也。中国人一般不用那种决绝的痛哭哀号, 流下泪来还用鮫绡把眼泪轻轻地擦去。但是,他放弃了吗?没有。 还要千回百转 思量遍”。

鮫绡掩泪”,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ffab66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