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公德意识,做社会小主人

2022-04-10 23:2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公德意识,做社会小主人》,欢迎阅读!
公德,主人,意识,培养,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公德意识,做社会小主人

作者:肖剑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5

【摘要】 公德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时期的社会公德意识尚处于朦胧阶段,对社会公德的概念、公共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皆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幼儿园公德意识的培养应从三方面入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提出培养幼儿公德意识的理念,在幼儿园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 公德意识 传统伦理 一、规则意识的体验与培养

幼儿园学习、生活、游戏等各项活动都有明显的规则,可称之为常规。平时,教师常常倡导,加强常规教育,常规的培养需要贯穿在每时每刻之中。幼儿进入幼儿园,从家庭走向第一个集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制度对自身而言已是一大进步。

如:早上入园,向老师问早,向长辈道再见;吃完饭要把桌前掉的饭粒拾进碗里,然后轻轻地把碗放进框内;教室里不能奔跑,不能大声喊叫;有事情要先举手;入厕时学会等待,一条条、一件件,老师均要一次次反复咛嘱。每天都重复,看似很枯燥,幼儿就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教师可用强化法练习。如:发现幼儿把碗放进框内,发出很响的声音,教师要求幼儿把碗拿回来,重新轻轻的放。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太随意的生活习惯养成之后,当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环境,会有格格不入的感觉,集体生活会让他们觉得难以忍受。教师要逐渐地帮助他们提高生存、生活与交往能力,学会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反映公共人格的精神。 二、责任意识的体现与培养

责任意识则要求人们自觉调整、处理自己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所在,努力成为一个尊重自己、对他人负责、对组织、对社群、对社会尽职的人。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渠道、方式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如:给幼儿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班级里许多事情可请幼儿参与,献计献策。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后,要督促他们按时、按要求完成,其间,要给予帮助与指导,让幼儿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树立自信,认为自己能干,了不起,使幼儿在完成一次次任务之中滋生责任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335a78bd64783e09122b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