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2022-12-26 16:3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京剧进课堂”之我见》,欢迎阅读!
京剧,课堂

“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近日,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15首京剧选段分别纳入小学、初中各年级,先在10个省市中小学试点,待成熟之后,再向全国推广。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就应该从娃娃抓起,由教育部门从政策上推动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京剧的兴趣,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而持异议者则认为: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更不该将过多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样板戏纳入其中。我认为,京剧进课堂的出发点是好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关键看我们教育部门如何引导和实施,如何将好事办好。

一、京剧进课堂,推广意义重大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艺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而重视弘扬传统者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将作为国粹的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醒。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在两会发言时说:在时下流行文化泛滥的关头,利用中小学音乐课堂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通过开设京剧课程,吸引青少年对京剧的关注与学习,将其发展并长存,对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从其现实背景来看,此次京剧大规模、成建制进课是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一种呼应,是针对当下作为国粹的京剧与青少年渐行渐远这一现实而采取的举措,是在挽救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不是心血来潮拍脑袋的决定。其象征作用和实际意义理应得到肯定。另外,中小学生虽然没有成年人那样的嗓音,但他们对戏曲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却一点也不比成年人逊色。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优美的旋律和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饱含京腔京韵的品性,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我认为,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简


单,但要把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夯扎实,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二、京剧进课堂,方法运用要得当

教育是一门有规律的艺术要想让戏曲和传统艺术教育真正收到效果,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师范大学开设戏曲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并结合专业的戏曲力量进行教学。比如:教育部门可以聘请当地京剧票友、艺术传人、剧团的艺术家作为学校艺术辅导员,定期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课;也可以联合这些专业或民间艺术家与学校一起办京剧特长班,使一些对京剧有兴趣的孩子在艺术家的指导训练下,获得艺术特长。我想,将京剧引进课堂后,老师们不仅要传授演唱及表演技巧,还要给学生提供欣赏的机会,学校可适当配备一些服装、道具,提供表演场地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曲目背后的故事及文化内涵,了解一些脸谱知识,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白脸多表示阴险狡诈、开朗乐观的总是舒眉展眼、悲伤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当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后,才能看懂京剧、听懂京剧,才会喜爱京剧,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文化的渗透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强迫学习,教学要做得生动、做得有意义,才能真正落实到孩子们心里去,京剧艺术也就后继有人了。

三、因地制宜,增设地方戏曲课程

京剧虽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是国粹却并不是只有京剧一种剧目。传统地方戏曲除了京剧,还有许多优秀剧种,如:粗犷豪放的秦腔、激越高亢的河北梆子、活泼自然的评剧、朴实动人的豫剧、优美细腻的越剧、通俗易懂的黄梅戏……每一种戏曲都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价值。中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的语言与戏曲文化差异很大,对青少年的戏曲教育以京剧一统了之,未免过于单一和脱离实际。近期一项网络调查显示,37.19%的网友认为不宜强行推广京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5ee0e1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