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2022-12-18 00: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
古诗十九首,特色,艺术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汉初的治国思想为黄老之学,后武帝以儒学一统,黄老失势,在与儒学合 流的同时又与庄子思想逐渐融合,形成了汉代社会道家的特殊风格。忧生惧祸是老子思想的一部分,了庄子,更是把这种心理凸显出来。受这种社会思潮 的影响,知识分子更加强化了生命意识,与此相对应的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对 死亡的思考。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生命价值的发现使汉代文人开始忧虑时光的匆 匆流逝,进而又对死亡充满困惑和恐惧,他们想要在这有限的人生画布上尽量 的挥洒,以表达对生的尊重和欲求,但现实的不公正已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增 加生命的密度来实现价值,及时行乐就是这种思想的衍生品。道家讲究的是清 心寡欲,但也认为人要顺从自己的人性和欲望,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激发人内心的情感波涛。“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 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人生非金石,岂 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些失意的贫士在穷困和忧患之中只能 用说反话来表现内心的苦闷。这种人生的悲剧感,根本上是由于诗人面对生命 价值和尊严的被扼杀,产生了强烈的反叛意识,纵欲的内在是彻骨的悲凉。对于世俗生活以及社会私情的关注带来了真我个性的回归,道家思想唤醒了诗人在时代苦闷之下的生命意识。诗人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生命价值和情感取向,抒情化的表达和个性的彰显最终把文学带上了缘情之路。《古诗十九首》受到道家学说朴实自然为美的影响,道家强调情感的自由抒发,追求自然和简朴文风,因为大道本身朴实无华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十九首的整体风格都呈现出一种浅显冲淡,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感。 老庄思想中有愤世嫉俗的一面,道家虽主张恬淡虚静,却也不遗余力的抨 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古诗十九首》虽为抒怀之作,但造成诗人愤懑伤感的主要 原因还是由于统治阶级、官僚制度的不公平和不合理。《青青陵上柏》中宛洛的 达官贵族冠带相索,上层社会如同一个封闭的体系,外人难以进入。《明月皎月 光》中昔日的同门之友,也因为飞黄腾达而弃诗人于不顾等等。这些都从侧面鞭笞了社会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汉代虽然采取“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政策,但是道家思想始终是其时代思想的一部分,特别是到了东汉,经学衰颓,老庄复归,对士人的影响日渐从 隐性变为显性。在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贫士失志的文人已经在现实打击下心灰意冷,毫无斗志,于是转而想从道家思想中寻求解脱。所以 他们的诗歌创作必然被这种心理影响,在向道家回归的同时,由于文人一直以 来都受到中国正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于是心态就呈现出了矛盾的两重性。不过 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蕴藏着儒道两种思想,中国两种传统文化的精髓均在诗中 得以展现,才使得《古诗十九首》具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7d6c3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