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笔

2022-09-17 07: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笔》,欢迎阅读!
论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笔

作者:邵家干 俄木利呷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07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史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房四宝;制笔

笔(本文指毛笔),文房四宝之首。笔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笔,繁体为筆,按东汉许慎文字六书分类为会意字,从书,从聿。竹在这里为竹管。古时候毛笔的杆为幼竹杆制作而成,故笔从竹。聿是笔的本字,其甲骨文、小篆字形似以手执笔。笔字形象地说明了手执笔的方法和笔杆的制作材料。简化字笔从竹,从毛。毛在竹下为笔。 古人云:笔者,述也,谓述事而言之也。笔也,毕也,谓能毕举万物之形,而序自然之情。笔者,意也,意到即笔到焉。古今之事,非文莫详,文字之烦,非笔不记。笔,文人之至宝,天地之伟器。扬雄曰:孰有书不由笔,苟非书则天地之心,形声之发又何由而出哉!是故知笔有大功于世也。汉末韦诞《笔方》一篇,讲述兼毫笔制笔过程。东汉杰出书法家蔡邕曾撰写《笔赋》为历史上笔的第一专著,称颂笔:画乾坤之阴阳,赞宓王之之功勋,尽五帝之休德,扬荡荡之明文。可见,笔在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之大。它是我国祖先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

笔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也见《集韵》。关于笔的历史,在我国素有恬笔论纸之说,即蒙恬造笔说。《史记》载始皇令蒙恬于太子苏筑长城,取中山兔毫造笔。其实,蒙恬以前,也早就有笔。战国时,各国多毛笔有不同的名称。楚国称聿,吴国称不律,燕国称弗等。近代考古发现表明,不仅仅如此,我国毛笔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毛笔。 笔,作为东方神器。中华民族之爱物。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人的笔是兽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笔所不能比的。传说李白年幼时,曾做过笔的梦,梦中只见他写字的笔笔端生长出花来,为此他成年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见《开元天宝遗事》)。在中国,爱笔的孩子,有希望,有前途,是中国人的一种观念。洪汛涛(19282001)《神笔马良》作品主人翁马良当为中国少年儿童的典型代表。《论衡》曰:智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然后能自通也。《文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笔,可糊口。笔,可养一大家人。笔,可横扫千军万马如卷席。著名诗人艾青《关于笔》:它像匕首,直捣敌人心脏。笔,可指点江山。笔可繁衍民族,繁荣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中国是文明古国,笔为文之冠。字通古今,画容天地,笔之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17907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