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片段教学设计

2022-07-13 19: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鸿门宴》片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鸿门宴,教学设计,片段

《鸿门宴》片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鸿门宴》是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记载了楚汉相争初期刘邦和项羽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堪称《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期的文言学习积淀,可以自行完成文本的疏通,因而设计本课时,笔者将重点未放在字词疏通上。高中学生思维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认知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学力,给出适合度高的教学规划,才能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文言文的写作时代对于现代高中学生来说相对遥远,对文言文的研习已经具备了一定传统理论上的普遍规定和惯性理解。但对于文学作品中复杂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应固定在某个不变的模式上,适当地在教学中打破惯性的传统观念上对课文人物形象的认知,只要基本价值取向是明确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给学生 以个性审美空间,激发他们不一样的灵感,不仅能够让他们感受文章作者创作时的无限魅力,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上都有诸多益处。本文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他自矜功伐的性格。本节课借助对一个文言虚词“因”的释义辨析,布下疑阵,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主动“发现、讨论、辨析、获得”,进而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讨论中看似只围绕“因”一字,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对全文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

1.辨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字释义的辨析。 2.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四、教学重难点

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鸿门宴》之所以能成为《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原因之一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鸿门宴》中刻画的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

问:“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一句中的“因”的理解是“于是”还是“趁机”?一个词义理解的差别,带来的是“西楚霸王”当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动:“于是”显现的是随意的客套,“趁机”流露的则是谋划已久的杀机。 无论同学们持何种看法,都要能自圆其说,同时必须在文中找到依据具体分析。 预设:

投影:1此时的项羽还没有真正想要杀刘邦,所以“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的“因”解释为“于是、就”更符合此时人物的心理,也和人物形象更吻合。 2.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羽确实是一个大英雄,不过是个悲剧英雄,因为在他身上,有“豪放、霸气”的一面,又不能回避他的“暴躁、狂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这些足以致命,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如是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 虽然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三)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阅读《项羽之死》,分析这篇文章中项羽的形象。

设计理念:借助对一个文言虚词“因”的释义辨析,布下疑阵,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主动“发现、讨论、辨析、获得”。讨论中看似只围绕“因”一字,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对全文的分析,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文本中发掘探究,有理有据地展开分析。阐述理由时立足原文语句,不脱离文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六、板书设计:

鸿门宴

于是 ?→项羽:暴躁、狂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趁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4e5506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