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学

2022-04-01 15: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社会学》,欢迎阅读!
社会学,文化

集体表象集体表象集体表象集体表象:由法国社会人类学家杜尔干最早提出。指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集体表象具有强制性,且不同于个人意识,它是社会主体成员反复感知和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的东西,是可以经验的、实证的“社会事实”。同时集体表象还强调个人意识不能解释社会现象,要解释社会现象,职能根据社会本身的性质。1集体表象在社会集团中世代相传;2它们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感情;3)它们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因而不可能以研究个体本身的途径来进行解释;4原始人的集体表象同现代人的集体表象在内容和规律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巴斯蒂安的思想与理论

1)生平简介。 巴斯蒂安是德国医生,旅行家,曾9次环球旅行,在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做过考察,1876年在柏林成为民族学教授,1868年任柏林博物馆民族学部主持人,曾被认为是人类学的创立者,代表作《历史上的人》

2)思想理论 在理论上提出了三个概念, 第一是“人类心理一致说”。巴斯蒂安发现世界各地文化有共同性,因而提出“本原概念”指人类共同心理,认为人类有相同的心智过程,对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人类心理的统一,决定了人类文化的统一。 第二是“民族概念”:认为每个民族自身发展一定的思想,因而各有自己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特征’ 第三是“地理区域”概念:每个民族文化有自己的分布区域,并受地理环境影响,反映了地方特色。 他认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加上有时经过传播,使“本原概念”形成各个具体的“民族概念

古典进化论的先驱人物是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他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虽然他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人类学家,但古典进化论学者都承继并改构了他的社会文化进化思想。 古典进化论是单线进化论,不考虑环境与地埋所造成的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其立论基础是人类心智能力的一致性。古典进化论的核心理论就是社会与文化进化的理论,它包含着两个研究倾向:

一是以研究宏观人类文化发展史为已任,以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为代表。 二是以研究宏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为己任,以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为代表。 古典进化论存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按顺序向前发展,不能跨越。 2. 主要谈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文化的功能、结构

和象征的研究。

3. 不加分析地认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残余。

4. 有些学者据以立论的资料不可靠,如摩尔根关于亲属称谓的资料等。 5. 把偶然现象当作普遍现象,如兄妹血缘婚,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这种传说,事实上,

兄妹结合是有前提的,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结合的,它不是普遍现象。




新进化论

20世纪中叶在美国出现的新进化论,是进化论的一次复兴。由于其理论观点与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有所不同故被称之为“新进化论学派”该派代表人物怀特、斯图尔德、萨林斯、塞维斯等。

怀特(1900-1975 ,新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一般进化论。

怀特关于文化进化的基本观点与摩尔根是一致的,即人类文化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进步,全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只不过,怀特不是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而是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只能来自能量,文化能否进步,最主要的是对能量的发现、利用和控制。

怀特认为,人类控制和使用能量技术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从能量控制和利用的角度研究文化进化,并运用能量学说来解释进化。在他看来,人类利用能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 人类主要依靠自己的体能而获取食物的阶段, 即渔猎采集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 人类能够通过利用自然界中能源—— 太阳能而获取食物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 通过动力革命,对新能源如煤、油和水力资源 能够充分利用的阶段,也就是现代工业化时代。

第四个阶段是 人类能够利用原子能的时代,也就是当代世界。

斯图尔德(1902-1972,主张新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一般进化论。 斯图尔德主张多线进化论 他认为:“一定的基本的文化类型在相似的条件下,可以沿着相似的道路发展,但是在人类所有集团中,正常顺序出现的具体文化是很少的。”有许多条不同的进化路线存在着,相异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与之相应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的差别。 在斯图尔德看来,人类社会没有完全一致的进化路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研究文化进化,认为文化是适应生态环境的工具,强调生态环境对文化进化的影响。

由于世界上的生态环境多种多样,因而也 文化类型和各不相同的进化路线。斯图尔德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现代文明的比较研究来论证的他的理论。

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实质上也就是生态决定论。

塞维斯(1915-(左图)和萨林斯(1930-)认为怀特的普遍进化论与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是相互补充的。他们将进化区别为特殊进化与一般进化




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的对比 古典进化论



新进化论

认为人的心理的不断完善和智能的不断提高是文化进化的基本动力 认为技术进步、能量开发、适应环境是文化进化的主要动力

认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循着同一条路线逐步发展的

承认文化进化的多线性与特殊性

主要采用文化比较法和残余法

较多地把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文化进化的研

研究全人类的进化模式

既研究全人类共同的进化模式,也研究具体民族的进化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748b62011ca300a6c390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