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五上教案第四单元12课古诗三首《示儿》-

2022-12-24 18:1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五上教案第四单元12课古诗三首《示儿》-》,欢迎阅读!
单元,上册,古诗,人教,教案

学科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第四单元 古诗《示儿》

通过学习《示儿》,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重点分析

联系学习古诗的方法,去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难点分析

脱离学生的生活,我们的祖国是稳定团结的,因此感受作者的悲切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很重要的。

重难点 分析

收集、交流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教学环节

一.知作者,解诗题 (一)介绍诗人——陆游

我国现代的一位爱国志士,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经这样评价一位诗人:“在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真正的爱国诗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陆游)

关于陆游,你了解多少?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关于陆游的资料。

教师出示陆游的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出

导入

生第二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三岁便随父跋山涉水,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苟且偷生,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陆游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他一心报国,但从未真正得到重用,但可贵的是他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如一、至死不变。

(二)了解背景。

从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一生都在盼望祖国统一,我们能从他的许多诗句里听到这种心声:

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48岁的时候,陆游从军边关,在满天飞雪和凛冽的寒气中,他这样高唱——

教学过程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

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5岁的时候,也就是1210年的那个寒冬,这位老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是北风凄厉的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是烛泪在流淌。面对着床前哀戚的儿子,这位老人留下这首千古绝唱,那就是——《示儿》 (三)揭示课题。(齐读《示儿》)

“示”是什么意思?明确,示就是告诉。告诉儿子。 4、他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初读古诗

1、同学们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评价朗读。 3、同学们一起来读。 三、抓诗眼,明诗意 1、“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本来。 知: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什么会随着人的死去都没有了?(金钱、权势、地位...... 陆游在乎吗?(不在乎)

知识讲解

从诗句的哪个词能看出来?(元知)

(难点突破) 那他在乎的是什么?(国家安定)

从哪句诗句体现? ——“但悲不见九州同” 哪个字体现了作者的心情?(“悲”) 他悲伤的是什么?(国家没有统一)

用诗句告诉我。——但悲不见九州同(讲解诗意)

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和家人过着流离迁徙的生活,临终也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他能不悲吗。(指名读,齐读) 四、入诗境,悟诗情

1、临终前,陆游有许多的话想说,他最大的牵挂不是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2壮美的山河已经落入了金兵之手,老百姓以泪洗面,苦不堪言。看到这一些,想到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8af546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