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品质

2023-11-18 02:34: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欢迎阅读!
良好,品质,学习

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行为的倾向和特征的心理依据。学习品质和学习行为的辩证关系表明,学习品质的形成,是学习行为的结果。例如,创造精神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形成、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学习行为的倾向和特点,又受学习品质的制约。因此,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学习行为的完善是互为条件的。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既是学法指导的任务,也是学法指导取得真正成效的结果。这就要求在学法指导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将两者统一起来。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主要包括自主精神、向上精神和刻苦精神等。



1 .自主精神

学习的自主精神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一个重要前提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教给学习方法后,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一种学习方法,只有当它被学生有效地运用来进行学习时,才算真正被掌握。学生的这种自我实践活动,同样也是自主精神借以发展的条件。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学习的成功体验,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2 .向上精神

学习的向上精神指的是在正确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支配下,自觉完成或逐步加深学习内容的意识。要求不断地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愿望是向上精神的具体表现之一,而这种愿望又是促使学生不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的内在动力。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方法,自然会产生向上攀登的意念和情感。因此,学法指导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难度适当,拾级而上,诱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

3 .刻苦精神

学习上的刻苦精神指的是学生为完成确定的学习任务而顽强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意识。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由此而变得一帆风顺,学习方法只是克服困难的钥匙。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指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学习方法来克服困难,从而一方面巩固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刻苦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先苦后乐,苦中有乐,注重培养学生的苦练精神。




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磨(洋工)磨得厉害,平时看书作业,心不在焉,算算时间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时要得到老师及家长的督促。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三: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

四: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有真正的提高。

五: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作一次反思,看看自己的学习习惯究竟如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c253f3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