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022-05-16 07:3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欢迎阅读!
减灾,防灾,成就,主要,我国



西

设计教师:

(一)小组内合作交流知识点及构建的知识网络。 (二)展示、评价各小组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络,使之完善。 (三)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后,进行强调和补充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6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说明防灾减灾的必要性、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 P76的材料“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讨论材料后的三个思考题:

1)防灾减灾为什么要立法?

2)除上面列举的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以外,你还能补充吗? 3)收集上述某一法律文本,阅读并找出其中有关防灾减灾的条款。 【点拨】(1)我国的防灾法律、法规、规章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防灾行政法规体系,使防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推动了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2)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运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

3)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课题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1.了解并能说出一些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

2.能列举一些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

1.知识目标 3.知道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4.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1.通过收集资料,学会用实例说明国际防灾减灾以及我国防灾

减灾的成就;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

2.能力目标

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调查当地防灾减灾的做法以及效益,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 1.通过了解我国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增强民族成就感与自豪感

3.德育目标

2.通过学习,明白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只能预防和减轻灾害程度而不能避免的道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灾害意识

重点:1.了解并能说出一些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 2.能列举一些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 3.知道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难点: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 设疑自探

【新课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与魏文侯的一段对话: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扁鹊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兄长。魏文侯很奇怪,既如此,兄长何不及你出名呢?扁鹊说:大哥治病能从病人的神情中看出征兆,未有形而治之,故名不出家;二哥治病,能从病人的毛发中看出征象,不等发作就能治愈了,故名不出乡;唯有我,等病人病重了,才下重药,动手术,救病人于垂危之中,反而闻名天下。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防灾减灾在于防,防重于治。“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患于未然”。

补充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日期:19971229 实施日期:199831 内容分类:一般行政法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四号)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

二、解疑合探



1 1 高二地理




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七条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过渡】国际社会非常重视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确立国际减灾十年和国际减灾日。

【阅读】阅读教材P78材料“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说明: 1“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具体时间及主要目的。 2“国际减灾日”是哪一天?

【学生回答】1198712月,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将当前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将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

21991年以来,每年l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资料收集】通过网络,收集以下资料: 1 国际防灾减灾取得了哪些进展?

2 收集有关我国重大减灾项目和中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材料。 【点拨】(1)国际社会非常重视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确立国际减灾十年和国际减灾日,其目的就是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地区和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作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在这期间,国际社会在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比如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等。

2)中国政府响应联合国的减灾十年倡议,于l9894月成立了国家级委员



2 2 高二地理

会——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领导并开展了减灾的一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了全民综合减灾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过渡】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结束后,联合国又决定开展“国际减灾战略”后续活动。

【阅读】阅读教材P7879材料“2003年: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通过阅读,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紧密关联,形成一个整体。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需要政府统一调控管理,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质疑再探

学生在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看能否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1.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指(

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公里滨海防护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3题。 3.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 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四.学科班长总结本课 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d7d8b3a0116c175f0e48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