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化作春风细雨,共谱教育新篇章

2022-09-20 09: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化作春风细雨,共谱教育新篇章》,欢迎阅读!
新篇章,教育,合力,细雨,化作

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化作春风细雨,共谱教育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荣幸坐在这里,和各位领导、同仁共同切磋,与各位家长朋友们互相交流我们共同关注而应极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如何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化作春风细雨,共谱教育篇章。

我工作在农村,目前我发现农村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出去就是一年,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孩子交由老人们照顾,而且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比例也逐年递增。另外我还发现在我下班回家的路上,虽然天色已经很晚了,但我却看到有很多学生(小学的、初高中的都有)在补习功课,特别是冬天,孩子们那真可谓是“秉烛夜另外现在新闻媒体播报的“问题少年”也让人触目惊心---独生子女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件时有发生。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07510日地税家属楼四楼一初中生从自家跳楼身亡,原因只是不堪家长训斥。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许多人担忧,家长们困惑,家庭教育成了一本“难念的经家长煞费苦心,不辞辛苦,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有时还事与愿违。对此,家长们十分不解,他们认为:我们外出打工,目的就是挣更多的钱,让孩子能过上好日子,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难道这有错吗?我们投入大量的钱,花费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学习,花钱让他学钢琴,学绘画,上各类文理补习班,我们宁愿早出晚归,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事业来陪他们,不就是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能出人头地吗?孩子怎么就不能体谅呢!经常有家长给我打电话说:“王老师,我们年年外出打工赚钱这么辛苦,孩子要是不体谅,在校要是不争气,不好好学习,你就替我打他家长朋友们,我们看似爱孩子,保护孩子,重视孩子,殊不知,我们已经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首先,在观念上家长没有做到尊重儿童,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待,“管教孩子”的态度仍是居高临下。其次,在家庭教育目标上重智轻德,而对怎样让孩子富有爱心、责任心、人格的养成等方面则重视不够;第三,在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更多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第四,在过程上只关注孩子身体的成长,却忽略了心理的成长。在时间上家长缺少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机会,忽略孩子在成长中与父母感情上的培植。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所以我们家长朋友们必须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责无旁贷地帮助我们的孩子坚定地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要知道,严厉惩罚只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其结果要么造成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胆小怕事,遇事缺乏自信,使得孩子要么也变得像你们一样粗暴残忍,要么怕你们不满意而责骂他就会变得谎话连篇。这种方式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的。我们做家长的切记在教育孩子时态度生硬,言语粗鲁,缺乏感情,缺失引导,甚至挖苦讽刺,甚至大打出手,大骂出口。其实孩子在成长中必然会犯错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大人还长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呢,何况阅历尚浅的孩子了?还有的家长过分干涉孩子,还有的家长凌驾于孩子之上,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使孩子言行符合父母的意愿。比如一些家长总是唠叨孩子:“怎么回来就看电视?”“不要在床上玩积木,把床都弄脏了“做作业怎么还听音乐?”“做不完作业不许出去玩还有的家长规定孩子考试一定要考多少分以上┄┄总之,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过分干涉的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量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批判精


神、创新意识。所以我们要时时处处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常常要换位思考,想想孩子犯错时愿意接受哪种教育方式,此时不想学习的孩子应该怎样引导等等,我们要努力做好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

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是次要的。认为只有进重点中学、上大学,才能成材。因此,孩子的学习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分数”成为家长与孩子嘴边提到的最频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成为许多家庭气氛好坏的晴雨表。有些家长甚至从孩子一两岁起,就有计划地实施“早期教育教孩子认字、背唐诗,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失去了童年的欢乐,许多孩子童年没过完,童心已不见。有的读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更是苦不堪言,当前许多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学习困难、厌学和考试焦虑,大多是由于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造成的,而并非孩子的智力原因。孩子的心理障碍形成也不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过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过重造成的,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承受不了重压而选择轻生的因素之一。同时,家长让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在家什么事都不干,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叠被子、洗衣做饭、削水果,甚至帮孩子整理书包、检查作业┄┄其结果是孩子过分依赖家长失去体验真正生活的实践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因此,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法承受,事事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敢于尝试的精神,智力也因此受到限制。长期以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只能让我们的孩子缺少基本的生存能力,不懂得感恩,不会体贴父母,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缺失爱心与责任意识。

学会做人,是培养孩子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现在,家长比任何时候都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升学,但比任何时候都忽视孩子的品德、忽视做人的教育。原因是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把孩子前途单单寄托在成绩上。另外,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家里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任性、懒惰、娇惯、心中不知有他人,不孝敬关爱父母的为数不少,加上学校应教育的体制,弱化了学生品德的培养。身为家长的我们要时刻教育孩子“想成才,先成大连文科状元黄晓庆说,我在学习上失误父母从不责备,但在做人上出现错误,父母却决不含糊,管教极严。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说:“父母的人格力量感染了我。我的父亲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母亲没念过书,父母全都是农民,他们的勤劳善良教育我。我想,我不能改变他们的过去,但我能用我的知识改变父母的将来。所以,我就憋着一股劲发奋学习甘肃文科状元张丽采一直佩服她的父亲。她父亲是一个大厂的人事干部,从不收受别人的馈赠。他还教育女儿也要做正直的人、无私的人。他总是对女儿说:“做人要有志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龚泽惠的外婆常常对外甥女说:“做人不能忘本,要不是邻里的帮助,就不会有你的今天。将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公德心的孩子“学习好只是一时的,而人做好却是终生的家长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我们在家庭教育目标上不要重智轻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直的家长不但对子女做人教育严格要求,而且大都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他们往往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孩子。

我们更需要我们的家长抽出时间和孩子们经常沟通交流,不要忽略孩子在成长中与父母感情上的培植。记得我有一次开主题中队会《是您,让我学会了感恩这次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当时我让学生回忆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为我们做了哪些让我们感动和难忘的事,说一说自己打算为他们做些什么。当时不少孩子的发言都很令人感动,但有一个孩子听到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哭,她泣不成声喃喃道:“我的爸爸妈妈不在我身边,我想他们了,我不想让他们出去挣更多的钱,只想让他们陪在我身边当时,我流着泪紧紧地拥抱了她。是的,我们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


体成长,更要找时间多陪陪孩子,和他们沟通、交流、看书,做孩子生活的指路人和心灵上汉堡包,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困惑,及时纠正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及时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及时表扬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培植与孩子的感情,让每一个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放飞梦的精神乐土,让我们的教育得法,彰显我们家庭教育魅力,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350461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