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022-03-20 13:41: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欢迎阅读!
形象,女性,小说,严歌苓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严歌苓作为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的女性作家,军队的生活、战场的硝烟、文革的动乱、婚姻的失败、异国的艰难等经历给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她多重的文化身份给予了她文学创作无尽的想象空间。

她的思想随着地域的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突出的表现在她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第一部分描写了严歌苓在移民前所塑造的军旅女性形象。

由于其自身的经历,军旅女性的塑造都带有着作家影子。这些女性身处特殊历史时期,她们带着崇高的理想投身于军队,却受到政治和男权的打压。

在政治的规范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最后沦为政治塑造下的没有自我意识的“英雄”。第二部分讲述严歌苓在移居美国后,在远离了祖国的土地上,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了对中国文革的反思。

这时的女性不再只是在政治中迷失自我,而是开始展现她们对自身命运的反抗。第三部分描写了身处异国的移民女性。

这是她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在异国的所见所闻而创作的。主要塑造了三类移民女性:一是坚韧的留学生;而是远嫁的新娘;三是悲悯的妓女。

这些女性在异国即无法完全摆脱自身文化语境的限制,也无法完全融入新的文化语境中去,两种文化的冲突碰撞使她们在异国艰难而顽强的挣扎着。第四部分是严歌苓在旅居非洲后创作的本土女性。

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让她开始审视东西方文化后回归本土,她笔下的女性不再局限于文革,而是生存于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抗日战争、土改、反右、大跃进、四清、“文革”等等,这些都成为她展现女性独特魅力背景。如果说她之前的作品是一个女人的喃喃之语,那么现在的创作就是一个个女人坚韧的成长史。


她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脱离了政治所给予她们的定位,她们用善良、韧、宽容的美德在混乱的时期顽强的生活了下来,成为了时代的强者。结语部分总结了严歌苓笔下的女性转变的原因。

地域和文化的迁徙使严歌苓开阔了眼界,她笔下的女性不再是生活中的被动者,而是成为了主动者,她们从最初的沉默逐渐走向反抗。政治与男权对女性的影响越来越小,她们不再被动的接受政治的改造,开始脱离于政治之外,以家庭为主,顽强的与政治动乱抗争。

严歌苓笔下女性的不断成长,表达了她对祖国文化之根的深刻眷恋。她试图让更多的人认同她的文化之根,并不断为此而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5d7b8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