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022-10-22 01: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杨氏,之子,下册,教学设计,语文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同时拓展类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4.感受孩子的教养,并激发学生向他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积累背诵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感受孩子的教养 五、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示文稿。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起兴趣

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古代的孩子来给大家认识。(停顿,激起学生的疑惑)

学生自由质疑。

师:他就藏在语文书第48页的这篇文章里,孩子们,你读懂了这篇文章,你也就认识他了。


(二)观察文章,感受特点 生看一看,说一说

(文章不是用我们今天的说的语言写的,文章很短,只有55个字,文章不太好读,不知道写的什么……)

(三)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2、合作读文章,交流探讨本文的大意。

学生汇报,(并说出其方法)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几种基本方法。 (四)读出韵味,积累背诵 1、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模仿读

生汇报读,教师进行点评并适时教读 3、背诵本文

(五)七嘴八舌,夸夸孩子

导语:孩子们这个藏在文章里的孩子大家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都很喜欢他,他是一位姓杨人家的孩子,他是-----杨氏之子(板书)那喜欢他什么呢?为什么?

1、学生自由说,并自己把理由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文中找到依据

2、交流到文中两句对话:“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引入故事《蒲松龄吟诗讽贪官》中对话再次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及祖国文化的的灿烂,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杨氏之子甚聪惠 4、解析“惠” 5、写一写“惠” (六)类文阅读,感受语言 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注释】

1.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 2.窦:孔,洞。 3.耳:语气词。 七、作业(二选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7a7ce6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