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教案

2023-11-30 12:3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教案》,欢迎阅读!
礼赞,白杨,上册,教案,语文

14 白杨礼赞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导入新课

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

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护国的将军等教师宜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5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

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

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

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到当地人民的品质白杨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既是赞美白杨树又是赞美人)

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总结性的赞美与前文所有的赞美形成呼应)

3文章要赞美白杨树2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同时又用单调与第3段中白杨树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两相对比又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此外作者在此处用单调这个字眼看似是贬低环境实则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做准备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因此不能删掉。

目标导学三:把握白杨树特征体会其象征意义

1请你阅读课文第5说说作者刻画了白杨树怎样的外部形态及内在品格 明确: 白杨树

(描写、刻画)外部形态干笔直 靠拢 向上

光泽旺盛要力争上游 内在品格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挠坚强有斗争精神 2请你阅读第7作者为什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不是贬低了白杨树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作者说它不是好女子是为了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的伟丈夫形象如同第2段用单调字眼一般作者在此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白杨树伟丈夫的品质。

3请你仔细阅读第7说说作者是如何由树及人写出白杨树的内涵的文中的白杨树到底象征了什么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用了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清晰明了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点明白杨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教学提示】

教师可在此补充抗日战争时期北方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的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将白杨树的特征与抗战精神相结合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

4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楠木在文中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楠木象征了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协调和完整。

目标导学四: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类散文

探究一: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提示:《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盾从广大北方抗日军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探究二: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显地感受到白杨树的挺拔象征着朴实坚韧的农民士兵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着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革命精神为什么白杨树会如此具有象征意义呢?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象征手法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分析

明确:(1)作者最初在描写白杨树时极尽笔墨对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及内在品格进行描绘赞美已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当作者用四个反问句点明之时这象征意义便立即凸显出来。(2)从本文的象征手法运用来看象征手法首先是一种结构立意上的技巧而不是语言运用上的技巧所以它不像比喻等修辞手法不是简单说北方的劳动民众像挺直的白杨树一样坚韧而是先刻画白杨再点出其象征意义。这也说明了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宜先对某一事物做具体描绘突出它具有象征意义的特点再赋予其象征意义。此外本文是托物言志类散文而如何将物与志相结合呢?象征的手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白杨树不平凡,(线索)生长环境

外部形态

内在品格(象征)北方广大的劳动 人民士兵以及 坚韧的革命精神



可取之处

从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文体特征出发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象征这一表现手突出象征手法与托物言志类散文之间的联系化学

生对此类文章的认识

本文需重点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如在写作技法上就有欲扬先抑象征烘托等多种表现手法值得重点教学;在价值观上本文也可重点突出革命精神但为了让学生达

不足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aaa30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