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四十一章原文译文

2023-11-17 08: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经四十一章原文译文》,欢迎阅读!
道德经,译文,原文,四十一

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上士道,勤而行之;中士道,若存若亡;下士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道。 故建言之:明道若昧,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无名。夫唯道,善且成。

【译文】清静无为的真常之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空洞虚无,至为微妙,完全不同于凡见的万事万物。天性纯全,未被后天机智情欲凿丧的上等之士闻之,必能领悟其奥妙,躬身以行。天性半备的中等之士闻此道,最能略知其中奥妙但较肤浅,半信半疑,因而若行若止,顾虑重重。下等之士,其天性全被七情六欲、机智巧诈而蒙蔽,不知进道修德,只想贪享世味,追逐名利,其心其行,背道而驰。因而,他们闻知恬淡无为的大道,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哈哈大笑。如果不被这般人嗤笑,就不足以显示道的重大意义了。

关于上士的勤行、下士的大笑,于此立言明示:明了大的人,不露芒,含藏内,不尚机智,庸庸愚愚,似无所知;向的人自然无,潜默自修,暗然自养,事事不敢天下先,处处已不足;修之人,言行止,平常自然,与众生,而毫不出风头,无异常人。

“无为”之德,谓之“上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而,广大之德,亦如空谷一样,不见其德。

大白妙道之人,修内而忘外,不择贵贱,不介是非,忘其尊卑,居下而自安。 有大德的人,谦虚自慎,常常感到自己德不足。 建德之人,虽积德已厚,却自以薄处。

天真纯素,真诚不妄之人,内心虽朴实敦厚,外貌如素体,可随方就圆,顺五色而变。 端方正直的人,虽坦然大公,堂堂正正,却似一大中至正之圆,无棱无角,不伤害他人。成大器的人,无不经受长期磨炼,艰苦奋斗。姜尚直至八十余岁才辅佐文王灭纣兴周,大展宏图,功勋卓著。此乃“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

大“道”“听之不闻”,犹“视之不见”,因而,最大的声音是无声,谓之“希声”。 “道”无形象,“视之不足见”。因而,最大的物象是无形之象。

虚无自然的真常之道,隐含在天地万物之内,无名象可睹可闻。此谓“道隐无名”。大“道”虽无形象,下士闻之而大笑,但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才得之以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d7034c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