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人物简介)

2024-02-05 13:44: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人物简介)》,欢迎阅读!
韩愈,唐宋八大家,人物简介,简介



韩愈唐代诗人

朱啸宇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现在已经得到考证,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 生平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三阶段,36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山阳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 评价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以来的平庸诗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757a37700abb68a882fb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