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血崩秘方 2017022318254

2022-05-02 16:3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治血崩秘方 2017022318254》,欢迎阅读!
血崩,2017022318254,秘方

治血崩秘方"石碱煎"

这首方子,自老翁到艺人再到张师,本来没有方剂名称,为便于叙述,我为它命名为"石碱煎"。方中石碱消积通瘀,黄酒质黏性敛,补益胃气,二者合用则通而不脱,收而不滞,宣敛并行,用于止崩乃百姓在生活实践中率真躬得。方剂天然自成,不假造作,如风吹水,自成文理,法尔自然,石碱煎即此类也。灵胎言,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于石碱煎的来历,可悟及古代经方之由来。又卤碱,有时也被某些书籍、某些人称作石碱,但卤碱为氯化物类矿物,能够刺激肠壁,使肠液分泌增加而导致泻下,与我们石碱煎方中所用的这种运用蒿蓼类草灰制作而成的石碱不是一物,所以临床注意辨别使用。

石碱煎方:食碱15克,黄酒120毫升,煎数沸,放温服下, 出血即止。如果口服后身麻,勿惧,自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史记载且可考证的最古老的民族。南怀瑾先生谓其历史之悠久,据典籍所志可追溯到数十万年之前。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寒来暑往的环境中,在源远流长的生活经验前提下,人们对天地间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接触由疏而密,运用由少到多,认识由浅及深,见解由微至著,由量变而质变,经验上升到理论,桑叶变为丝绸,沙中淘出黄金,日常蔬食可成为治疗疾病的良药,点滴经验的长期积累终于飞跃成为系统的医药学术。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其中,蒿、藜之类植物,自古至今一直为人们的蔬食用品,人们在食用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它们的种种药效,如青蒿。

蒿无处不有,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全草,含有苦味质、挥发油和青蒿碱、维生素A《诗经》谓之蒿,《神农本草经》谓之青蒿,又谓之草蒿、方溃,《蜀本草》谓之狃蒿,《履巉岩本草》谓之三庚草,《现代实用中药》称它做野兰蒿,《山东中药》叫它黑蒿,《闽东本草》叫它白染艮。青蒿其味苦微辛,性寒,无毒。它的药效,《本经》谓:"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 留热在骨节间,明目。"《唐"本草》谓:"生捋敷金疮,大止血, 生肉,止疼痛。"《日华子本草》谓:"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生草药性备要》谓:"小儿食积,洗疥癞。"《圣惠方》谓:"治聘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济急仙方》谓:"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 煎水漱之。"《补急肘后方》谓:"治蜂螫人,青蒿捣敷之。"《肘后方》谓:"治金疮扑损,齐蒿捣封之,又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重庆堂随笔》谓:"为女子淋带,小儿症痫疳慝神剂。"弘景说:"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蓠,人亦取杂香菜食之。"《梦溪笔谈》载:"蒿之类至多……蒿丛之间,时有一两株,迥然青色,土人谓之香蒿,茎叶与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绿,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秋,余蒿并黄,此蒿独青,气稍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为胜。"现代医学试验证明,青蒿水浸剂在试管内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再说蓼。《本草纲目》上有:"蓼,《本经》中品""弘景: 此类多人所食""时珍:古人种蓼为蔬,后世饮食不用,人亦不复栽,惟造酒曲者用其汁耳"等记述。通过陶氏"此类多人所食"之言,可知此蓼也是灰蓼之类。灰蓼的名称,首见于《雷公炮炙论》,《救荒本草》名之金锁天、灰蓼、水落藜,《野草谱》名之灰条,《本草纲目》名之灰涤菜,《医林纂要》名之灰蒴、灰苋,《草木便方》名之灰苋菜,《四川中草药志》名之灰灰菜,为蓼科植物小蓼的全草,34月采,鲜用或晒干,味甘,性平, 无毒。其药效,《本草拾遗》谓:"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 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做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阁甘痊;取灰三四度淋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奸,箸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圣济总录》谓:"治紫癜风,灰寥(不拘多少,烧灰,用纸衬淋取汁,炼令如耷约两匙许〉、雄黄、丹砂、腻粉、麝香、虾蟆灰、石硫黄、矾石灰各一钱,上八味,将七味同研如粉,与炼了灰蓼浓汁捣煎如裔涂之,干即易,膏硬以醋润之。"

如前所述,蒿之与蓼,在古代乃是人们的日常蔬食,到后世,只在兵荒马乱或者风雨不调的年代,还是时时作为食品,后来在丰衣足食的和平年代里,也时时采之食之,以作为一种点缀丰馔美肴的野味,这种情景一直延及今日,确实别有一番风味。人们很早即发现了蒿和蓼具有涤秽消毒的种种功能,早在唐宋之间,便运用当时先进的科学法提取出其有效成分,精制成为结晶品,即"石碱",从而更好地利用其功效。

就我个人所知,在19世纪中叶,我的少年时代,乡亲们还在把石碱作为常用的洗涤用品,而且在制作面点的时候,在里面放些许食碱,具有使面点松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清洁肠胃的作用。所以,那时候,石碱这味药本是家家必备的日用品,但是大家想不到它经黄酒煎煮后服用,竟可迅止子宫大出血(即中医之"血崩"),可惜"百姓日用而不知",今将此师传秘方开诚布公,也可谓来之于民而归之于民吧!

石碱,为灰碱之别名,又名食碱。《本草纲目》首录:"时珍曰:状如石类碱,故亦得碱名。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人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


四方,浣衣、发面,甚获利也。""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乃是从蒿、蓼类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味咸苦,性温。功能软坚、消积、杀虫,去湿热。可用于治疗目翳、积块、痈疽、瘰疬、噎膈、反胃、痣咣、疣赘、痔核、虫牙痛等疾病。食碱主要含碳酸钾、碳酸钠等无机物质,又含淀粉及蛋白质等。

黄酒,由秫米酿成。秫米,又名糯秫、糯粟、黄米。古诗中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之句,诗句中的粟即是秫米。现在的黄酒,有的是用粳米或者大米酿制而成,甚悖古人之制,用于治病恐难取得可靠疗效。秫米,为秫科植物粟的种子,主产于华北各地。味甘,性微寒,一谓性温,质稠黏,补气和血,健胃益脾,治胃气不和、夜不得眠,胃肠虚而久泻,崩漏下血。

我自少年时跟随名医张大昌先生学习,陪侍于张师的身边,日同食,夜共卧,3年未离师室。3年后,连着7的冬季,也都是在张师家中度过的。师徒之义,父子之情,至今思之,潸然泪落。师有诗赠我,其一《赠小徒赵隆晞(隆晞)是张师赐我的入室名号)》曰:履履登门叩医仙,金录玉函信有缘;几世种下长命福,今生聆受无生诠;十句甘露总持义,九阶莲座品后先;欲入导师大誓海,一心称名不唐捐。其二《赠门人赵隆晞》曰: 好持慈悲言,人我命总同;大怖无过死,最幸又重生;仁惠岂望报,福德性中隆;良医匹良将,勉尔为上工。字里行间,可看到张师他老人家对我的成长与处世的关怀。

一日夜半,师我同炕共卧,兴至难眠,师将这首治疗血崩的秘方口传给我,并且向我讲述了此方的来历。张师出生于官宦人家,诞生于许昌,故名大昌,自幼聪慧敏悟,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坟典传奇无所不读,一度皈依释门,法名唯静,精研佛法和医学,后矢志大乘,"小隐在山林,大隐在市朝",返俗悬壶,活人为业。师善谈好交,广结众缘,凡三教九流辈往来游艺者不胜枚举。有一梨园艺人每与师相坐,话无不谈。艺人说,她在平乡(河北省的一个县)某村演出,适身恙漏下之疾〖功能性子宫出血),正在台上,漏卒然作崩(阴道大出血〉,不得不停止演出, 幸而这村中一独身老翁有秘方擅治崩症,于是向老翁求治,给药面一包,依法煎服后遂愈。一年后,在广宗(平乡县的一个邻县)演出,崩症复发,仓促之间,想到了老翁,于是速派其弟子某去平乡老翁处求药,弟子既至,见老翁倦卧在炕上,奄奄一息状,老翁自叹:"患痨〈结核)病,久治不愈,看来就要见阎王爷去了。我独身一人,没有近亲,平时自恃有一秘方在身,胜过万贯家财,不愁吃喝,逍遥自在,不善跟穷街坊来往,弄得现在孤苦伶仃的。马上就要魂成清风肉变泥了,我还死藏着方子有啥用?也不给你药了,就把方子说给你,让你老师自己配制去用吧!"便将此方告与弟子,弟子返而告师,按方配制,服后即愈。艺人就把方子传给了张师。自此张师每遇崩症,用这张方子治疗,无不迅速得愈。诚如朱熹所道"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我到今天只治疗过以上两例崩症患者,所以也只用过石碱煎方两次,虽然仅仅两例,但是两次用药都取得了可靠的迅速的治疗效果,且痊愈后没有一例复发。 我的一位同学的姐姐漏下不已,渐成崩,在县人民医院输血,止血,治之,大出血不止,血脱欲死。急来寻我,为配成此药一剂。患者服下,出血随即停止,生命得救。真是"大怖无过死,最幸又重生"啊!这是我第一次用此方治此病。直到今天,同学谈到十几年前的这件事情还赞叹不已呢!今张师您已往生了,愿将这一功德,再次回向与您老人家!

另一例为我本家族中的一位嫂子,漏下,当时乡卫生院的几个医生诸术施尽,没有疗效,病情变重,渐成崩,正好我从张师处暂还家两日,就向我寻治,也为她配制石碱煎一剂,服后即愈。

希望同道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验证此方的疗效,也希望制药界的人士将此方药予以试验,制作成剂,推广运用。节选自《十一师秘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a92b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