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3-04-11 05: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欢迎阅读!
中学生,初中,习惯,培养,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那就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社会课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文章结合初中社会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收集信息、考试等习惯作了论述。

关键字:历史和社会教学学习习惯知识点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和社会是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在“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在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那就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316岁之间,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飞速开展的一个时候,更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那么怎样结合社会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品质以及影响一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寒暑假前,他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也就是进行全册书的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学习社会学科的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点,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掌握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圈点批注、摘抄、做卡片、编写阅读提纲或阅读提要。例如,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把历史上名人的典故做成卡片,那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重视专心听课的习惯

历史和社会社会学科普遍不被学校、家长、学生重视,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学科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0d92de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