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课标解读

2022-03-22 18:5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课标解读》,欢迎阅读!
人教,解读,年级,数学,小学



《复式统计表》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第一学段中提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详尽的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统计表中来呈现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奠基 1.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趣探究。

在统计活动中,以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为调查素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展开统计。例如: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等活动中,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可以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表达喜好,现场数数记录或投票画字记录等等,充分经历统计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2.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旧导新。

通过再次认识单式统计表的形式和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的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统计前,教师应提出关键问题,即男女生喜欢的活动有没有各自的特点呢?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如果将对全班同学进行统计的数据一同呈现,不易发现规律,最佳分男女生呈现。这样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作用的同时,也为新知的引出作了铺垫。

1 / 2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 1.在对比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重要性。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两个单式统计表进行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统计项目是一样的,差别是统计的对象和数据例外。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统计表的共同之处,在比较中,发现可以将相同之处合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产生的重要性。

2.在讨论中感受复式统计表的简短性。

学生在观察复式统计表的前提下,教师要对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进行必要解读,即:表中包括哪几项内容,表头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等等。从而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复式统计表的简短之处。

(三)注重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解读能力的培养

从复式统计表中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尤其可以透过数据发现更深层次的信息,这是统计价值的体现,需要学生慢慢感悟。教学中应充分留有时间,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为他们以后根据统计信息提出问题做好示范。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7bdfe9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