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

2022-05-16 19:5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欢迎阅读!
富春山居图,鉴赏,感受

.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据记载,这幅画花了好多年才完成,画家在这幅画的自提中说“阅三四载未得备〞,清初画家元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黄公望是经营七年而成。

下面是我对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粗浅鉴赏以及自己对美术鉴赏的看法: 一、简介与背景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在黄公望创作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这幅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的名作,转手与不少收藏家之间,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 这幅图卷就分成长短两段。一段被称做?剩山图?,长约51.4厘米,另外一段称做?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黄公望在?写山水决?中写到:“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他以80高龄之躯,以精微而不放纵之笔,热情而沉稳地抒写着对自然的感受。此图即是最好的印证。

与许许多多历史上成功的画家一样,黄公望初衷未必是当个纯粹的画家。黄公望也是在报国无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以传道和绘画作为生存方式及性情之寄托。他虽号为“大痴〞,但并没有象徐渭那样疯赖,也没有象凡高那样极端。他性情温和、睿智,在官与隐、儒与道之间,找到了最正确的平衡点。这是他的“吏员腑脏〞发挥了作用,也是他后半辈子生活道路平坦、并享有高寿的主要原因。黄公望的晚年生活是安定的,但50岁以前却是穷途潦倒,扁尝辛酸。1269年,黄公望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本姓陆,不幸自幼父母双亡,过继姓黄的人家做养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幼年聪颖好学,善诗歌,爱绘画,董源的山水画特别使他爱不释手。以后又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为他以后来在绘画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奠好根底。黄公望来到富阳以后,沉浸在富春江美丽

实用文档.


.

的自然景色之中,江畔留下了他不少的足迹。他每到一处游览,总是带着笔墨纸张,一发现优美的自然景色,就把它素下来。他在80高龄的时候还坚持这样做。这一些,为他创作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从长期的写生实践中,黄公望还独创了“赭墨山水〞画法。这种用水墨略加赭色的画法,与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相比,别有风味,独具一格,被子人称为“大痴法〞。他的?富春山居图?象一张画家的“心电图〞,既充分表达了他清冷明洁的道家风骨,又表现出儒家仕大夫沉着不迫的严正步履。这也许就是他被推为元四家之首,数百年来山水画史上被奉为“南宗正脉〞的根本因素。



二、赏析

这件作品的非凡之处首先表达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那么其要、删其繁,“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从图卷的艺术技巧上分析,该图境界阔大,气势恢宏。随着画卷的展开,起首只见一座高岗,犹如文章的开门见山,继而平坡沙渚、水波不兴;再接层峦叠嶂,江水似乎不见但是有山涧溪流暗通消息,这一段山景是画卷高潮做在,之后一路平缓,寂寥空阔,看去虽平淡,但是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笔法。使简略的景物蕴含连绵不绝之意,结尾处有事一座山岭陡立,与卷首照应。整幅作品中,起伏的山形成自然的段落,水势贯穿始终,景物疏密有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画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都生动的展示了江南的优美风光,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到达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山峰多用长披麻皴,准确地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那么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审美要求。在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根本上是从江南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但黄公望把宋人的“深远〞以“阔远〞代之。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正是这一“阔远〞使宋画成为元画。对宋人传统的继承上,还包括了“思〞与“景〞两方面的有机联系。对黄公望而言,董源的程式语言和风格特点,使他自然地联想到故土常熟虞山的景观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而富春江两岸的风光,又恰好进入到他以往的审美理想之中。所

实用文档.


.

以,师传统与师造化在这幅杰作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笔法和墨色

虽然黄公望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是?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了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画中皴笔线条略长,平行交错、乱而有序、条理清晰、线条疏松。笔法既有湿笔披麻皴,另施长短干笔皴擦。用墨或擦或染,浓淡相间、干湿有别,山水多以枯槁的线条描绘,树叶用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在披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蒙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更为难得的是,画家在为山水传神的同时,并未脱离山川形质,将客观物象是自然状态表现得恰如其分。整卷作品几经简约、空灵疏秀、墨色清润、挥洒自如,堪称展示山水画笔墨意蕴的佳作,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极其注意层次感,前山后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式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的自然消失。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比照,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做细致的刻画,但是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比照都表现的几位充分,连座位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的生动严谨、笔力适宜。画面仅用水墨渲染,假设明假设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气氛,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到达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封一状,数百树,艺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文人中,确实是一幅从真善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三、感受

从以上鉴赏,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另外,?富春山居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我们也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实用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a7b720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