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用?

2023-01-21 15:3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用?》,欢迎阅读!
孩子,压岁钱,胜过,自觉,妈妈

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用?

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会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孩子。如果大人在生活中没有表现出对金钱的崇拜和追逐,而仅仅是当作生活的一种工具,那么孩子也会学着去处理与金钱的关系。 尹老师,您好:

我最近有一个困惑,关于孩子过春节收的压岁钱怎么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人和亲戚们见了孩子都要给压岁钱,数额也比较大,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我女儿今年一下就收了几万元。她刚刚七岁,显然现在还没有支配这笔“巨款”的能力。 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位儿童教育专家的博文,认为,“压岁钱不能交给孩子自己花。因为现在的孩子得到的钱数额较大,他们不懂得如何花。而且这是别人馈赠的,不是孩子自己挣到的钱,如果给孩子,孩子也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了。并且孩子太小不应该给零花钱,怎么也得等到七八岁再给。而且不能随便给,应该让他通过干家务获得零花钱”

我知道这么大一笔钱确实不应该现在全部交给孩子支配,但如果按这位专家说的,好像将来也不应该直接给她,而且要给也是有条件的,那么这样算下来,这笔钱基本上就不是孩子的了。但我知道如果这样处置这笔钱,我女儿肯定不高兴,我也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我以前对孩子的压岁钱采用两种花法,一是拿出来一小部分作为她的零用钱,二是全家人每年外出旅游时用这笔钱,基本上每年的压岁钱就花完了。她原本就对这种花法表示出勉强,特别是今年得知身边有几个小朋友的压岁钱都存起来了,她更表示出对我们的做法很不高兴,说要让我把她的钱都存起来,等她长大后自己支配。

我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有担心,若干年后,她的压岁钱会积攒得更多。当她面对这笔不菲的“收入”时,会不会有种“不劳而获”的感觉,这对她的成长是否有利? 请问尹老师,这笔钱到底该如何支配?怎么做才能既让孩子高兴,又能让她学会理财之道?经盼回复! 你好,这位妈妈:

春节给孩子压岁钱这是中国人的习俗,它是长辈和亲朋向孩子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有的也是成人间一种礼尚往来。你信中提及的那位专家的观点,也有代表性,所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在信中,你主要担心的是孩子将来拿到一大笔历年积攒的压岁钱后,会有“不劳而获”的感觉。我首先想说的是,不劳而获已是事实,问题是,你为什么担心呢?

当一个孩子在一个家庭里出生,他已开启了他的“不劳而获”之旅。他无偿的使用着家里的房子,白吃这妈妈做的饭,学费也由爸爸交着,基本上家里的一切物质财富他都天生占有着。而且孩子将来要上学,留学、买房、买车、结婚……你是不是一直在为孩子攒这笔钱,并打算无偿提供给她?其实你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已经在准备着让她“不劳而获”了,压岁钱再多,和这些开销比起来也是小数目。为什么你不担心别的财富无偿提供给孩子时会对她形成负面影响,单单是对压岁钱有所担心呢?

你之所以单单把孩子的“压岁钱”跳出来说事,我分析应该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它是钱,不是物。假如你家有一张名画,价值500万,当你转给孩子时,你担心这张画会影响孩子的道德水准或精神面貌吗?当然不会,那为什么一笔钱---金额可能最多是名画的十分之一----让你如此担心呢? 人类社会一直有一种怪异的逻辑,一方面发自内心地喜欢金钱,利用一切机会去赚钱,努力地成为富人,另一方面认为金钱是“坏”的,轻松获得是“恶”的,对富人常表现出蔑---很多人都在努力成为自己蔑视的人---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就像一个人开汽车,他一边踩着刹车,一边又在拼命加油门,内在的思维矛盾让外部行为乱套了。

钱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对钱持有何种态度?就像我们如果不能以平和心对待一个人,就无法和这个人长久相处一样,如果不能以平和心看待钱,就无法再财富上获得真


正的自在。这是很大的一个人生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思考。

二是因为它数额较大。如果孩子的压岁钱攒到她18岁以后也不过只是几百元或几千元,你应该也不会有这样的担心,为什么数额较大的钱就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担心呢?

假如数额较大的钱容易使孩子出问题,孩子获赠的金钱数额和“变坏”的风险成正比,那理论上就应该推断出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变坏----尽管媒体或坊间经常这样渲染,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事实是,世界各国犯罪率和贫穷总是成正比,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据说现在的贪官大多数出身贫寒,从小形成的匮乏心理让他们面对金钱时贪得无厌。中国自古有“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这不是一种因果,只是一种可能。现在媒体上经常爆出“富二代“行为不端的事件,很多人简单推理为“豪门多败子”,这样的认识只是以偏概全,或者说是一种酸葡萄心理。如果说有些“豪门”确实出了“逆子”那绝对不是她家的财富导致的,而是他的家族门风所致,德不配财。那样的人家,即使没钱,也不会更好,照样出逆子。同理,那些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穷人家,即使他们家境富裕,如果秉承的家庭文化理念是相同的,他们的后代也照样优秀。总之一句话,孩子未来的道德面貌和他家有多少钱没有关系,只和他的家教有关,和她成年后的自我教育有关。

我们当然看到过这样的故事,一些富豪家庭出身的孩子,虽然他们生来就拥有巨额财富的分享权和继承权,但老富豪不是直接把钱给他,而是故意通过各种方法来锻炼孩子,18岁就剔出家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待其经过一番历练后,再接过万贯家财。但毕竟18岁前他也是“不劳而获”的,并且之后从父辈哪里继承资产,荣升小富豪,与其说她是通过社会上吃苦耐劳赚的的巨额财富,不如说是凭借特殊身份便捷地获得的,这样说来,他的财富仍然是不劳而获。

那么,答案就清楚了。

第一, 你不能定性压岁钱是孩子的“不劳而获”。因为在我们的话语习惯中,“不劳而获”是个贬义词,指一个人原本不配或不该得到的某些东西,却由于某种非常情况得到了。而你的孩子,她配得到也应该得到这笔钱,哪怕它数额很大。家庭系统中不存在“不劳而获”这回事,亲朋间自觉自愿的互相赠送不需要加入太多的社会评判元素。钱币本身是中性的,它原本没有任何道德标注,我们更无须人为地赋予它某种色彩。

第二, 这些钱虽然不是孩子的劳动所得,却是他的身份所得,所有权是经过成年人的交换法则首肯的,那它就属于孩子,支配权也应该属于孩子。如果孩子想把这笔钱赞起来,你就帮她攒起来,不必有任何担心,这和你用别的方式为孩子存钱是一回事。如果孩子想花,你也应该允许他自己支配。比如,可以跟孩子协商好了哪些东西由父母来买,哪些需要她动用自己的压岁钱,剩下的可以存起来。无须担心孩子一下子把几万元挥霍干净,心理正常,没有极度匮乏感的孩子绝不会这样干的。

第三, 你以前采取的压岁钱的两种方法,理论上可取,但如果不是出于孩子的自觉自愿,是由于父母的决定,那就不对。总的来说,以后在压岁钱的管理上没必要动太多脑子,任何完美的设计,如果引起孩子心里不乐意,哪怕她勉强同意了,也没有意义。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在算计他,那么她学到的就是算计别人或不信任别人,这不但影响孩子的幸福感, 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也有不良影响。

说到这里,你应该基本明白为什么会感觉那位教育专家的观点有些“不对劲”

专家认为压岁钱不能交给孩子自己花,理由是“现在孩子得到的钱数额较大,他们不懂得如何花”。我相信这位专家在平时的言论中也一定说“要给孩子尊重”---因为这已成为教育共识,但他在压岁钱的问题上,首先就剥夺了儿童的主体性,对儿童权利表现出不尊重。另外他说压岁钱“不是孩子自己挣到的钱”不是孩子自己挣到的,难道是家长挣到的?谁见过压岁钱是给家长的?而且,他说“如果给了孩子,孩子也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了”为什么要在这笔钱上捆绑一种意识形态,难道孩子在得到一笔本属于自己的钱时必须要有“成就感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cb658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