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2022-10-09 16: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欢迎阅读!
财政,财政政策,经济师,税收,中级



中级经济师 财政税收

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分类:财会经济 中级经济师

主题:2022年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科目:财政税收 类型:章节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应坚持()。

A.收支平衡,略有赤字 B.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C.财政收入大量结余 D.财政支出大量赤字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因为收支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我国政府在实践中,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对财政平衡的概念略作修正,提出在安排预算收支时,应做到收支相抵,留有余地;实际执行的结果,要收大于支,略有结余。即“支平衡,略有结余"

2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般不宜经常使用

B.通过对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C.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少上缴存款准备金数

D.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削弱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参考答案】:B

1/19 1/19


【试题解析】:

再贴现率政策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时使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週高或调低再贴现率的方法,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增减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3下列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财政政策运用不当会引起经济波动 B.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C.财政政策具有导向功能 D.财政政策不具有控制功能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经济管理手段,有以下几个功能:①导向功能;②协调功能;③控制功能;④稳定功能。

4具有稳定经济功能,被称为”自动稳定器″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所得税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所得税适于采用累进税,县有稳定经济功能,被称作“自动稳定器”。当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时,个人和公司的收入增加,平均税率便随之上涨。税率的上升会抑制投资供给的过快增长,从而防止经济过热现象的出现。当国家经济衰退时,个人和公司的收入下降,平均税率也随之下降,这将直接刺激投资供给的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复苏。

2/19




5在财政赤字管理中,用债务收入弥补收支差额后仍然存在的赤字通常

被称为()。

A.实赤字 B.虚赤字 C.硬赤字 D.软赤字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财政赤字可分为硬赤字和软赤字。其中,硬赤空是指用债务收入弥补收支差额以后仍然存在的赤空;软赤字是指未经债务收入弥补的赤字。

6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时滞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比货币政策的短 B.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与货币政策的一样长 C.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比货币政策的短 D.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优于货币政策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因为财政政策措施从确定到实施,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过程比较复杂,因而,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较长;而货币政策可以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数量,费时较少,决策时滞比较短。财政政策措施在通过立法之后,由有关单位具体实施;而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决策之后,可以立即付诸实施。所以,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要长。但丛效果时滞来看,財政政策就可能优于货币政策。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使经济活动发生有力的反应;而货币政策主要是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通过利率水平的变化,引导经济活动的改变,不会直接影响社会有效需求。

7财政政策工具中,能系统地、明显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

的是()。

3/19 3/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ef6217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