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元宵节由来说法简介

2022-08-16 04:5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元宵节由来说法简介》,欢迎阅读!
元宵节,由来,说法,有关,简介

有关元宵节由来说法简介

什么是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古代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史记?乐书》记载,早在西汉初期,宫廷中就有了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天帝),祈求福佑的礼仪活动。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元宵节花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


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由来说法 说法一: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


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说法二:

另据史籍记载,相传西汉时期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因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说法三:

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说法四:

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燃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皆点灯供奉佛祖。东汉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f6110c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